欧美债务困局似有不断升级迹象。全球股市连日来遭遇重挫、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预期升温,在此背景下,各大央行官员不断以口头表态以及实际行动,传递出从“抗通胀”转向“稳市场”的政策共识。
在上周五美国主权债信评级遭遇下调后的72小时内,各发达经济体央行形成联动,纷纷表态将大力支持经济增长;而新兴经济体央行则开始放慢此前的紧缩脚步,选择维稳观望,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韩国。韩国央行11日宣布,将基准利率保持在3.25%不变,这是韩国央行连续第二个月维持基准利率不变。
韩国维稳 新兴市场步入观望期
韩国央行金融货币委员会11日表示,受美国主权信用等级被下调影响,韩国国内金融市场反应过激,加之希腊、意大利等欧洲国家财政危机等导致世界经济动荡的危险因素持续存在,韩国央行因此决定继续观察市场动态,维持利率水平不变。
许多韩国专家指出,随着公共费用上涨、异常天气持续导致农产品价格飙升,韩国国内通胀压力将进一步加大。为稳定物价,之前韩国国内有关升息的呼吁不绝于耳。
自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韩国央行将基准利率从5.25%逐渐下调至2%的历史低点。但由于通胀压力不断上升,韩国央行分别于去年7月、11月和今年1月、2月和6月将基准利率各上调0.25个百分点。
有分析师担心,受异常天气等因素影响,韩国消费者价格指数涨幅已连续7个月保持在4%以上的高位,在物价居高不下的情况下,韩国央行若长时间将基准利率保持在较低水准,将导致韩国今年的消费者价格指数涨幅突破央行设定4%的目标上限。
不过,该国央行金融货币委员会指出,欧美目前的困局很难在短期内得以解决,并有可能会成为世界经济和金融市场的长期不稳定因素;而韩国金融市场出现的过激反应,也令央行意识到有必要谨慎观察市场动态。
此外,印尼央行9日也决定将其基准利率维持在6.75%不变。印尼7月份通胀率继续下降,消费者价格指数上升4.61%,涨幅低于6月份的5.54%和5月份的5.98%。俄罗斯央行则在上周举行的政策会议上连续第二次决定维持利率不变,并暗示近期可能仍维持货币政策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