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数据差异是不同计算方式的产物,按照中国统计口径比对,即原油净进口量占国内用于炼油的原油净投入的比重就会得出发改委的结论。但采用不同计算方式的工信部应该也是用同一口径对中美作对比,因此,得出的结论不一定错误。两种计算方式中的口径误差或许是结论不同的原因,但这种误差所占比重应该可以忽略,因此,无论如何,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应与美国接近。
数据显示,中国1993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当年对外依存度为6%,2009年中国对外依存度首次突破50%,达51.3%;2010年,该数值达53.7%,现在则随时可能超越美国。由于美国石油消费早已进入稳定状态,按照这种速度中国将很快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并日益依赖原油进口。对进口原油的过度依赖被称为“石油魔咒”,50%被视为安全警戒线,尽管很多国家100%依赖石油进口,比如日本,但美国是与中国唯一可做对比的大国,维护能源安全是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
尽管目前美国仍然是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但其原油对外依存度呈现逐年降低势头。美国能源信息署(EIA)今年5月的一份报告显示,2010年美国石油(包括原油和炼化产品)的对外依存度为49.3%,是自1997年以来首次降到50%这一国际“警戒线”以下。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美国的外交政策总是被赋予一定的能源意义,比如两次海湾战争。因此,中国快速增长的石油需求会不会迫使中国的外交政策重点转向维护能源安全,这是中国与其他国家同样关心的问题。
从1991年开始,美国从中东进口的原油占总进口的比重开始逐渐下降。到2010年,美国从北美进口的原油占总进口的34%,而中东只占18.5%,这种趋势与美国逐步撤出中东的计划是相辅相成的。与此相反,中国对中东石油的需求日益提高,长期以来美国通过驻军维持中东秩序,这也确保了石油市场的稳定。如果美军逐步撤出中东,这一地区是否稳定对中国石油安全而言至关重要。
美国控制中东石油主要是通过以美元计价的石油期货与石油贸易实现,有所谓的“石油美元”一说。这种石油金融体系也导致中国在石油贸易中支付“亚洲溢价”,并且在石油期货交易当中被迫接受欧美市场与投资者的定价。中国即将成为全球石油最大需求市场,却没有定价权,这种困境同样也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形成制约。
因此,中国不得不考虑石油消费规模与对外依存度上升带来的严峻挑战。首先,应该逐步提高油价来抑制汽车消费,具有13亿人口的中国没有条件发展与美国同样的汽车文化,这需要协调汽车经济与能源安全的关系;其次,中国的对外政策必须重视石油安全,并将之视为基本国策;其三,重视能源金融体系的构建,改变石油定价的被动地位;其四,大力发展天然气和非常规油气,实现能源的多元化,转变能源消费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