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郑商所甲醇期货合约正在筹备上市,部分市场人士表示,期货“大合约”在国内市场的水土不服和国内的期货市场结构、参与群体的交易习惯以及相关制度等都有很大的关系,不要让超出市场接受能力的合约规模阻碍了期市功能的发挥。
“大合约”市场交投清淡
数据显示,截至昨日,铅期货上市以来的最大总持仓量出现在4月11日,为10506手,而到昨日已降至7274手,降幅30.8%;焦炭期货最大总持仓量为5月13日的27080手,而昨日盘后仅4808手,降幅达82.2%。
两合约的成交量同样差强人意。截至昨日,焦炭期货上市以来的总成交量约为219.7万手,而铅期货上市以来总成交量仅47.8万手,还不及其他一些期货品种的日成交量。这显示出国内期货市场投资者对于“大合约”敬而远之的态度。
生产企业参与套保遇障碍
是什么导致了“大合约”市场如今的尴尬局面呢?山东铁雄冶金科技公司苏恒湖表示,作为独立焦化企业,他们主观上是愿意参与焦炭期货的,“但是受制于市场流动性和期货人才等方面的问题,企业暂时无法参与”。
参与铅期货的企业同样受到了市场流动性不足的困扰。“目前铅期货的成交量不多,企业套保不好做。”浙江超威电源有限公司周昭雪表示,“有时候,企业认为价格合适打算开仓,却因为没有相应规模的对手盘而错失机会,同样,在平仓了结时也会面临‘出不来’的情况。市场流动性不足,企业入市套保肯定会慎之又慎。”
另一家浙江蓄电池生产企业的相关负责人也告诉记者,企业曾尝试铅期货套保,但由于市场规模有限,企业实际保值头寸一直都不多,套保的效能受到影响。采访过程中,只有一家铅贸易企业表示铅期货市场流动性尚能满足其需求,一直在结合现货贸易情况,合理安排期货对冲。
结合市场实际解决流动性问题
针对期货“大合约”面临的流动性不足问题,国富期货总经理夏海对记者表示,期货合约规模的大与小是相对于市场投资者结构以及现货市场情况而言的。比如焦炭合约,按照每吨2000元的价格和15%的保证金水平计算,单手保证金为3万元,其实和目前橡胶期货保证金水平差不多,“但为什么焦炭期货的成交持仓这么少?这就要从品种自身去找原因”。
苏恒湖表示,目前国内焦炭供给严重过剩,焦化企业利用期货市场卖出保值的需求较强,但却没有足够买家形成对手盘,导致企业难以大规模地进行套保。建议下一步可以通过某种制度设计,吸引钢铁厂等市场买家的进入,从而增加市场交投量,保证期市功能的正常发挥。
夏海称,当前国际期货市场的趋势是“迷你化”合约,而国内却反其道而行之。“大合约”对市场投资者资金量的要求更高,但从我国期市投资者结构来看,50%以上的客户都是中小户,参与“大合约”显然力不从心,从而导致市场存量资金有限,难以推动“大合约”市场的发展。
夏海同时认为,每一个新品种的上市都有一个市场投资者逐步熟悉、认知和接受的过程。这就要求相关方面切实了解市场状况,制定出可行的监管制度,并让期市更多地以市场化规律来运作,给市场自我发展的空间,这样才能够真正促进品种的活跃,进而实现期货市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