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评级机构惠誉8月30日发布报告称,未来几年内,中国银行业出现运营困难的风险极大,这将为银行的“生存力评级”带来负面影响。但中国政府将会介入并对银行提供支持,这将使银行的长期评级相对稳定。
惠誉同时警告称,由于资产质量风险与资本金水平薄弱,国内16家银行的生存力评级或面临下调压力。在惠誉看来,尽管截至2010年底,中国银行系统的规模比惠誉覆盖的其他42个新兴市场的银行系统规模之和还要大,但同时也是资本金水平最薄弱的银行系统。
报告并称,经惠誉调整后的中国社会融资总量预期在2011年达到18万亿元人民币,比官方统计的社会融资总量将高出3.5万亿。原因在于一些融资项目并未包含在央行的社会融资总量统计范畴,其中包括来自香港银行的贷款、非正式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信托产品融资、信用证融资等。
资产质量存隐忧
报告称,中资银行持续高速的信贷增长助推了通货膨胀和某些地区的房地产泡沫,并导致持续性高资本消耗。某些行业借款人的资产质量存在严重隐忧,银行目前并未准备好应对逾期率的大幅上升。
惠誉评级中国金融机构评级主管朱夏莲认为,“大量贷款被发放至地方政府以及房地产行业相关借款人,其中期偿还能力令人质疑”。其中,房地产行业的风险敞口构成银行资产质量的最大威胁,因为银行不仅面临直接的风险敞口,还面临企业在房地产行业的投机行为所产生的间接风险敞口。
除了房地产行业贷款,基础设施贷款也成为影响银行资产质量的另一大隐患。
报告指出,地方政府贷款的潜在威胁虽然也很大,但考虑到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相对而言,这部分贷款质量问题比较容易控制和处理。
“更加值得关注的是,如果过分强调发放给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贷款,会低估整个基础设施领域的贷款风险。”朱夏莲认为,对地方政府未来潜在信用风险的担忧包括所有地方政府债务,而不仅仅是发放给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
报告数据显示,过去两年,中资银行大量新增的基础设施贷款风险敞口超出发放给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贷款。例如2009-2010年,工行平台贷款约占贷款总额的7.5%,但基础设施贷款大约占到了贷款总额的32.5%。
报告称,如果地方政府出现偿付问题,这将有可能超出其对银行的债务范围,而涉及到项目承包商、分包商等的债务。因此,整个交通运输业和基础设施贷款组合或将受到影响。
生存力评级将现差异
报告显示,2003年至2010年,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和关注类贷款占比持续下降。尽管如此,惠誉仍对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质量表示担忧。
朱夏莲认为,中国银行业目前逾期率普遍较低是多个因素所致。首先是因为金融危机以来,大量释放的流动性帮助企业偿还过去债务。
其次是由于2009年初,银监会鼓励中资银行对部分还款困难的企业贷款进行重组或借新还旧,而借新还旧的贷款一般很少被包括在不良贷款或关注类贷款的数据中。
对贷款出表监管的松懈则是惠誉指出的另一原因。报告显示,自2008年底以来,5.6万亿元人民币的贷款和贴现票据被转移到银行的贷款组合之外,如果这其中仅1/10成为减值贷款,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至少将翻倍。
朱夏莲认为,之所以目前中国银行业仍维持稳定,是由于中国的银行主要依赖境内融资,存款是支持其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报告称,中资银行的长期评级将完全依赖于获得国家支持的预期,其评级只会在中央政府提供支持的能力以及意愿被认为出现变化时进行调整。但生存力评级由于反映的是银行在没有获得支持时其自身的财务实力,因此各银行之间的评级差异可能更大。
7月21日,惠誉宣布为全球金融机构启用全新的生存力评级(VR),以此逐步取代个体评级,用以评估银行自身财务实力。与个体评级等级相比,生存力评级的等级范围更宽泛,包括了从“aaa”级到“f”级共20个小级。
目前尚无中资银行获得a类生存力评级,16家商业银行的评级均介于“bb”级至“b”级的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