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司长江冰昨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能源·经济·发展”论坛上作出以上表述。
江冰同时透露,对各地“十二五”期间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考核将“开一个口子”,即对各地新增加的水电、风电、太阳能以及能源综合利用如煤矸石发电等方面的能源消费量,将给予扣除。
对“开一个口子”的做法,Frost &; Sullivan能源电力部门咨询经理曹寅认为,在发电成本仍然无法做到用户端平价的情况下,考虑到财政承受力,这一举动对新能源行业利好相对有限,新能源能否在中国迎来爆发式增长,仍取决于成本下降速度。
“国家为何要通过政策补贴新能源产业?就是为了让新能源的发电成本尽快降低,早日实现平价上网,在这种基础上,新能源才能够迎来在中国的爆发式增长。这也是吸取了欧洲的教训,欧洲的光伏安装量现在已经有些让财政吃不消了。在这个基调下,目前国家发改委对光伏的每年计划的安装量是有一个上限的,大致在2.0-2.5GW之间。”
曹寅称,中国目前光伏组件的产能已经达到30GW了,这样看来,2.0-2.GW的年安装量是有一定的激励,但主要市场短期来看肯定还是欧洲。“现在这个利好的出现,并不意味着能够救下一大批光伏企业,那些技术不够先进,规模较小的企业还是会在这波淘汰中倒下。”
值得注意的是,江冰昨日同时透露,同时会将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完成情况,与各地新上能源项目及新上高耗能项目挂钩。
分析人士认为,由于西部在能耗方面的要求相对东部沿海地区低,同时接近能源生产地,因此中国的能耗重心西进,将是未来的大趋势。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戴彦德称,在限制能耗方面,中国的思路是总量限制与强度限制相结合。前者是绝对指标,后者是相对指标。
在相对指标上,根据9月初国务院发布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在上海、江苏、天津、广东、浙江等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限制达到了18%,是最高的。而新疆、青海、西藏等西部地区,该指标只有10%。
考虑到涉及总量控制,那么在强度指标确定的情况下,就相当于为未来各省的GDP增速以及增长空间设置了天花板。据接近国家能源局的知情人士称,各省都在争取能耗总量,以便能为未来的GDP增长赢得空间。可以肯定的是,西部地区将获得较大的份额。
曹寅称,事实上,从“十一五”末期就开始显现高能耗产业开始向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一方面是在能耗强度的要求上,西部地区本来就低一些。另一方面,也有类似最近发布的新能源发电可以抵扣能源消耗总量这样的政策鼓励。
“中国的能源现状是,能源消耗地距离能源生产地太远,这导致了运输成本高昂。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像电解铝、多晶硅等高能耗产业的西进。另外,这次提到光伏、风电等可以抵扣能源消耗量,而风、光这些资源恰恰是西部比较富裕的。”曹寅称,“不过对西部地区限制较大的,是水资源相对匮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