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个月对很多钢铁企业来说都是种煎熬
从今年9月份开始,螺纹钢、线材等主要建筑钢材价格连续出现每吨10元、20元的阴跌,进入10月份,形势发展为每吨几百甚至上千元的“暴跌”,一位小钢厂的老板表示,全国热轧螺纹钢价格已经从之前的5000多跌到4000元,每吨跌了1000元,跌破成本,“企业快破产了!”
随着武钢、沙钢等主导钢厂连续下调出厂报价,柳钢、鄂钢、鞍钢等钢厂也都在10月下旬停炉检修,钢铁行业提前进入寒冬。
中国社科院宏观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袁钢明对记者表示,钢铁企业可以视作经济形势的“晴雨表”, 钢材需求回落以及钢价下跌都反映出经济增速的下行态势。
经济数据“降声”一片
钢铁行业的不景气,只是经济增速下滑众多迹象中的一个。包括钢铁行业在内的28个行业生产经营情况的PMI数据或许更能说明实体经济活动在放缓。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日公布数据显示,10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4%,环比回落0.8个百分点,低于市场预期,并创下2009年3月以来最低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员张立群分析称,PMI指数回落预示四季度经济仍有可能继续下滑。
事实上,从更深层次来看,作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出口、投资和消费,确实无法如以往那样亢奋。
受海外需求减少和国内紧缩政策的双重影响,出口下行趋势明显。9月份出口同比增幅从8月份的24.5%降至17.1%,而对应的季调后月环比折年增幅从8月份的26.9%降至-40.6%,大大低于市场预期。市场普遍预计,由于外需环境没有改善,10月份出口同比增速将进一步放缓到13%。
过去几年,投资对中国GDP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但今年以来,投资增速从高位有所回落,前三季度固定增长投资同比增长24.9%,比上半年回落0.7个百分点。专家表示,随着政府主导的“四万亿”基础设施项目在今明两年陆续完工、商品房投资增速在调控中跌落,而保障房在前三季度已经几乎全部开工,进入四季度之后房地产投资下滑的影响集中释放势必拉低投资增速。
此外,与出口和投资相比,消费虽然保持平稳,但三季度社会零售总额却创出七年来的最低水平。
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呈现逐季下滑趋势,数据显示,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速分别为9.7%、9.5%、9.1%,渣打银行预测今年第四季度或明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速可能继续下滑至8%左右,而国泰君安预测甚至会低于8%。
宏观政策走“平衡木”
同样是“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回落却成为利好,并被市场解读为中国经济成功“软着陆”的有利条件。
9月CPI回落至6.1%,通胀拐点已经确认,市场普遍预期,随着10月中下旬蔬菜和猪肉价格的回落,以及翘尾因素的减少,10月CPI将明显回落至5.5%左右,年底将继续回落至5%以下。
“物价高位回落,表明中国经济已经成功实现‘软着陆’。”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说。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也认为,“中国经济已经基本实现‘软着陆’,明年中国经济将会出现平稳增长,仍能保持8%甚至8.5%以上的增速。”
樊纲称,中国经济最优的增长不是两位数增长,而是可持续的、没有通货膨胀也没有通货紧缩的增长。要实现这种健康增长,在某些时候经济会出现一定下滑,但下滑并不意味着滞胀。中国经济增速从11%降到9%,在世界范围内仍属于高速增长,而且是比较稳定的增长。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增速的下滑,“保增长”已成为未来宏观政策的重要落脚点之一。鲁政委指出,未来政策将进入走“平衡木”状态,即宏观调控政策需在“增长”和“通胀”之间求得平衡。
“CPI涨幅已不再是政策的主要制约因素,关键是看经济增长。”袁钢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目前政策应该权衡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一方面,过度紧缩的货币政策已经影响到国内经济增长,部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因此,“房地产调控应该继续,但对于一般性生产就不应该继续紧缩了”。另一方面,国际上,欧美经济增长疲弱,“防下滑、防风险”已经成为多个经济体宏观政策的主要目标。不久前,欧洲央行突然宣布降息,目的就是防止经济出现轻微衰退。
政策传递“微调”信号
下半年以来,决策层多次对实体经济进行密集调研,仅10月份一个月内,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一连深入四个省区考察,并召开了五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一系列经济政策密集出台。
10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数项举措;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开展深化增值税制度改革试点;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9项经济部署,明确提出宏调政策将“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同时,就稳定物价、保障农业生产、坚持房地产调控、支持小微型企业、防止年终突击花钱等作出一系列部署。
每年第四季度一般是经济工作承前启后的关键期。按惯例,中央将于12月份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今年经济发展状况,同时确定明年宏观调控的政策方针。因此,市场人士解读,上述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动向,既是为今年经济“收官”谋划方案,也是为将要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准备,进而为明年乃至未来一段时期实现中国经济“软着陆”打下基础。
事实上,在政策“微调”的信号发出后,市场已形成未来宏观政策会趋于定向宽松的预期。不过,多位专家表示,政策会出现结构性调整,但就此判断政策基调转变为时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