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 关注微博
贵宾专享
决策系统
网站指导
网站指导
K线走势
K线走势
在线工具
在线工具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汽车 » 正文

车市政策红利渐退 消费转型带来深层推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分享到:
   发布日期:2011-11-18
核心提示: 由于优惠政策逐渐退出以及各地开始的限购潮,2011年以来,中国汽车市场已经第二次出现负增长,而且是在销量看涨的银十。中汽...

    由于优惠政策逐渐退出以及各地开始的限购潮,2011年以来,中国汽车市场已经第二次出现“负增长”,而且是在销量看涨的“银十”。中汽协表示,今年汽车销量增速预计将不超过3%。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在市场整体下滑的情况下,汽车企业利润下滑严重,尤其是自主品牌。另一方面,汽车产业作为中国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在经济运行中占据主要地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表示,汽车产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总就业人数的六分之一,仅北京地区,汽车消费就占消费总量的三分之一。

  因此,汽车产业走向以及发展方式就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正如金碚所言,汽车产业在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包括自身问题以及环境问题。但是,汽车产业必须发展,这些问题只能在发展中改善。

利好政策相继退出

  2011年,购置税优惠政策、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的相继到期,自主品牌企业首当其冲。

  今年8月,宣称在2015年要做到“世界第一”的比亚迪爆发裁员风波,正是对中国汽车市场的误判导致其资金链紧绷,生存异常艰难。今年前十月,比亚迪销量为32.64万辆,同比下降23.5%。

  上市企业同样步履蹒跚。三季报显示,一汽轿车、江淮汽车、福田汽车、海马汽车等上市整车企业,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了50%以上。

  自主品牌从前两年的爆发式增长,到今年几乎全线利润锐减,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究其原因,行业分析人士认为,汽车行业在中国并没有“完全市场化”,政策对其影响非常巨大。而今年自主品牌的下滑多被归咎为政策影响。

  对于汽车市场是否应该逐步脱离“政策市”,在车企中存在不一样的说法。华晨汽车董事长、总裁祁玉民就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产业政策对于自主品牌企业的保护是必要的。”

  他称,目前自主品牌企业在技术、品牌、营销等多方面均不具备优势,在这种情况下,保护10万~15万价格区间内的自主品牌市场“十分必要”。同时他建议补贴形式可以有所转变,“补贴销售不如补贴在研发环节”。

  从对汽车行业的刺激与保护到对其制约,政策的不稳定性给中国汽车市场带来了诸多不稳定因素。这对于正处于发展时期的中国自主汽车产业更是影响深远。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贾新光告诉记者,汽车行业内部还需要解决“排放标准、安全标准、新能源发展”等。

“限购”改变市场结构

  如果梳理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关键词,“北京限购”一定榜上有名。

  与上述鼓励政策相继退市给车企带来的压力不同,2011年,以北京为代表的地区出台了“限购”政策,少数地区效仿了这一政策,导致北京汽车市场发生深刻变化。对此政策,汽车行业专家纷纷表示质疑,业内人士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达了希望这一政策“尽早取消”的观点。

  限购政策导致北京汽车市场发生了结构性改变。自主品牌为代表的低端车型纷纷退出北京市场,中高端车型在北京市场取得较高增长。同时,北京地区二手车交易量明显提升。限购政策对于北京汽车市场销量影响巨大。分析师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北京市场今年将无法达到之前预期40万辆的销售规模。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部主任徐长明在不同场合向媒体呼吁,希望政府有关部门不要再出台任何不利于汽车市场发展的政策。他预计,北京实施的车辆限购政策对今年车市增幅的影响约为4.5%。

  同时,上述分析师认为,限购政策除了对销量的直接影响外,同时对于企业的战略与产品布局,以及限购城市的车型比例等都会带来显著变化。

  金碚告诉记者,汽车的发展并没有产生一些专家所称的社会问题,相反,汽车行业的发展改善了环境。他说,汽车的发展使得交通更加高效便利。对于交通拥堵等问题,他表示拥挤并非主要由于汽车过多,“而是城市规划有问题”。
  中国社科院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潘家华表示,汽车行业的确面临巨大挑战。但是从保有量来看,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不足100辆,中国汽车发展还有巨大潜力。

消费转型带来深层推动

  毫无疑问,中国汽车产业正在经历转型期。

  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贾新光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单纯追求销量增长,到逐渐认识到核心技术对于汽车产业的关键性,中国汽车产业用了十年时间在规模上取得世界第一的位置,但是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的转变需要更长时间。

  而中国汽车市场的消费转型已经开始。正如上述分析师所言,汽车产品结构性的调整已经开始。其中,最为明显的表现是汽车行业品牌溢价越发明显。比如,大众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取得销量增长的同时,以大众为代表的德系品牌溢价带来的高利润让竞争对手望尘莫及。

  消费转型同时体现在对于新技术与环保要求的提升。从传统车型的技术升级,到合资企业广泛布局中国新能源市场可以明显看出,汽车消费对于技术的要求正在提升。

  大众中国副总裁杨美虹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几年前,大众汽车将“TSI+DSG”技术引进中国,当时竞争对手纷纷质疑,但是从销售状况可以看出,中国消费者愿意为新技术以及节能环保带来的价格微增买单。

  品牌提升与技术创新是汽车产业永恒的话题,随着中国汽车社会走向成熟,这两方面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分析认为,汽车作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消费推动的变革作用远高于政策变革。
 


特别提示:本信息仅供您参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橡胶信息贸易网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站内短信(0)     站内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