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良久之后,中国的贫困线标准提升至2300元,比原来的贫困线标准1196元增加近一倍。这也意味着,年收入在2300元以下的人群,都将被算作贫困人口。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贫困室主任吴国宝测算,根据这个新的贫困线标准,中国的贫困人口约有1亿。而在原有标准之下,2010年底中国的贫困人口仅为2688万人。标准提升之后,中国的贫困人口相比去年底增加了7000多万人。中国人民大学非营利组织研究所所长康晓光估算,这也意味着中央及地方的财政投入将增加四到五倍。
贫困线新标准:人均日收入1美元
2009年,中国上调了一次贫困线标准,由1067元调至1196元。
从去年开始,关于上调贫困线标准的讨论便一直存在。但具体上调到多少,却争议不定。去年12月底,全国扶贫工作会议上透露出的消息是,2011年扶贫标准将提高到1500元。今年4月6日,国务院扶贫办一位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1500元方案已上报到国务院,还在等待审批中。
多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专家称,此前曾有过1500元、1600元、2300元等多个方案。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沈雯提出将贫困标准线提高至2400元。最终,国务院昨日将标准定在了2300元。
“这个贫困线增加的幅度还是相当大的,而且也比较符合现实的需要。”康晓光说,毕竟社会经济在发展,国家财力也在提高,理应用来促进社会公平。
参与方案讨论的吴国宝告诉本报记者,在有贫困标准数据的国家里,我国是标准最低的国家之一,甚至比中国的低保标准还低。“这几年我们的低保标准不断提高,10月份的时候,低保标准每个月150元,一年就是1800元。扶贫标准比低保标准低的话,我们就没有扶贫对象了。”他说。
此外,吴国宝还表示,由于贫困线标准太低,致使近年我国贫困发生率的变化和基尼系数的变化呈反向运动,也就是说贫困发生率不断地下降,但收入分配却在不断地拉大。这明显与现实不符,因而提高贫困线标准也是应有之义。
吴国宝称,按照当前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6.3来算的话,我国的贫困线标准提高之后恰好是一天1美元。而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来测算的话,这个标准比国际上一天1.25美元的标准还要高48%。
财政投入面临压力
贫困线标准提高后的一个直接结果,便是贫困人口在统计上的增加。吴国宝称,这也是当初方案讨论时很大的一个争议点。
“我个人理解,调不调高跟社会的承受心理有关系。”吴国宝说。根据他的测算,标准提高之后,贫困人口将从2600多万增加到差不多1个亿。“每次讨论标准的时候都面临一个问题:政府和社会花那么大力气来扶贫,贫困人口却越扶越多,担心民众怀疑政府扶贫的成绩。但后来就认为这不是一个问题,只是如何对外界做解释。”
而在贫困人口增加的同时,贫困线标准提高也意味着财政投入将有所提高。
据国新办11月16日发布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新进展》白皮书,十年来中央和地方财政累计投入2043.8亿元人民币用于扶贫,从2001年到2010年,每年投入从127.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49.3亿元。
而在贫困标准提高之后,康晓光称将会给财政上带来压力,但他也表示这是政府应有的投入。近年政府财政收入提高不少,应该用来促进公平、扶贫济困。
康晓光称,扶贫投入各省不一,富裕的省份自己解决,贫困的省份则要有中央的财政支付,贫困省份缺多少钱中央就补多少。而据他估算,标准提高之后,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要比现有的增加四、五倍。
扶贫投入监管追问
提出上调贫困线标准的沈雯曾告诉本报,过去20年,现有贫困线下的人口,其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之间的差距并未缩小,而是在扩大。贫富差距的扩大,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埋下了经济、政治方面的巨大隐患。
而在专家看来,此次扶贫标准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也能缩小收入差距。吴国宝表示,标准提高后,更多低收入人群将获得国家和政府部门的扶持,能增加收入、改善能力,有利于缩小农村的收入差距,让更多人分享国家发展的好处。
但扶贫资金与低保的一个差别,便在于扶贫的钱很少会直接发到农民手中。吴国宝称,绝大部分扶贫资金都用于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比如修路、改水改电。真正用于农户身上的,不会超过30%,70%多资金都用来搞农田建设等物质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
而这也带来了扶贫资金的监管问题。康晓光表示,扶贫资金的挪用截留是一个全世界的问题,中国的严重程度仅处于中等。
吴国宝则说,中国在监管的制度层面没少下力气,财政部便搞了很多扶贫资金监管措施,比如制定扶贫资金使用条例,建立扶贫资金管理信息系统等。近年由于地方财政资金增加,中央财政对中西部财政转移比例很高,贫困县不需要靠这个资金来发工资,因此截留的比例比较小,但仍存资金不能及时到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