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标准普尔评级服务(Standard & Poor's)下调了包括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和巴克莱(Barclays)在内的15家大型跨国银行的信用评级,此举在当前金融体系资金紧张的情况下,给这些银行的融资成本增添了压力。
到目前为止,新标准已经影响了37家银行的评级,在接下来的数月里还会有更多银行面临评级调整。
基于2011年11月9日发布的新银行评级准则,标普对全球最大的37家金融机构的评级进行复评,包括对上述银行及其核心和战略重要性子公司的评级,以及那些因其母公司适用新评级准则导致评级变动的其它子公司的评级。标普将在90天内复评所有列入信用观察名单的评级。此举并不意味着这些银行的信用发生了变化,而是对支持银行评级标准的假设进行修订。
11月30日,标普公布了新评级准则下对37家大银行的评级,其中包括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根据调整后银行准则,标普将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的长期交易对手信用评级从“A-”上调至“A”,并确认了对中国工商银行“A”的评级。上述3个评级的展望均为稳定。
标普还将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归类为政府关联实体,并认为中国政府在上述银行面临财务压力时提供及时与充分的特别支持的可能性为“非常高”。虽然标普对上述3家银行的评级一样,但它们的个体信用状况不尽相同,其中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为“bbb-”,中国工商银行为“bbb”。
标普指出其对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的评级反映了它们“强劲”的业务状况、“一般”的资本与收益情况、“一般”的风险部位、“高于平均水平”的融资情况以及“强劲”的流动性。与之相比,中国工商银行的风险为“适当”,与其它两家银行不同。这一评估主要反映了:过去几年中国工商银行信贷增长的激进程度小于国内同业的事实;以及对未来几年中国工商银行信贷损失波动性将小于国内主要竞争对手的预期。
此前,今年7月,标准普尔董事总经理、全球金融服务评级负责人Jayan Dhru在接受财新记者专访时曾表示,标普将于今年第四季度公布新的金融机构评级标准,会考虑政府支持水平如何影响银行信用评级。同时给予每个国家一个评级基准,对其国内所用银行的信用评级都建立在此之上,这使得银行和其所在国联系更为密切。
标准普尔是麦格希集团(NYS:MHP)的子公司,专为全球资本市场提供客观独立的信用评级。公司办事处目前分驻全球23个国家和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