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 关注微博
贵宾专享
决策系统
网站指导
网站指导
K线走势
K线走势
在线工具
在线工具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金融 » 正文

中国未来会呈长期温和通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分享到:
   发布日期:2012-01-05
核心提示:去年8月以来CPI增幅连续回落,特别是2011年12月的CPI,专家们普遍预测是4%左右。对于2012年的物价走势,大部分专家和机构认为...

去年8月以来CPI增幅连续回落,特别是2011年12月的CPI,专家们普遍预测是4%左右。对于2012年的物价走势,大部分专家和机构认为总体涨幅将继续走低。

虽然通货膨胀阴霾开始渐行渐远,但控制物价上涨的警钟仍需长鸣。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特别提醒,对于抑制物价上涨过快也不能放松,还需要合理管理通胀预期。他说,从国情和发展阶段来看,我国经济较容易出现偏热的倾向。从国际上来看,新兴市场CPI一般比发达国家高。因此,对于通胀不能掉以轻心。

1、结构性通胀因素依然存在

对不断趋缓的CPI数据不能太过乐观。周小川表示,首先,从2011年设定的全年累计通胀目标为4%左右来看,应该说今年可能较难实现,最终会在5%左右。其次,从技术上来讲,月同比的数字会给人一些错觉,要对数据做统计上的或数学上的进一步解释。总之,通胀控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还不能忽然变得非常乐观。

多数专家认为,虽然2012年我国物价总水平上涨压力明显降低,但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国内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结构性通胀因素依然存在,因此,今年中国抗通胀稳物价的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有机构预测,今年初,CPI将出现一个反弹。由于2012年元旦、春节同时出现在1月份,农产品价格在1月还将继续上涨,进而导致1月CPI同比涨幅高于2011年12月。同时,2012年的货币政策总体上较2011年将适当放松,这将增强银行的信贷供给能力,因此不排除CPI在后期出现上涨的趋势。

2、通胀压力会长期存在

“通货膨胀的压力始终存在”。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副主任丁茂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通货膨胀从本质上讲是货币现象,在GDP总量确定的情况下,货币发行越多,物价上涨幅度越大。去年,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稳健的政策措施,货币供应速度被压了下来,但供应总量仍然不少。

丁茂战认为,目前迫使价格上行的因素仍然很多。世界各国普遍继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振荡,继续上行不可避免,输入型通胀影响始终存在;国内生产要素价格轮番上涨,收入分配改革必然表现为提升工资水平,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对资源要素进行市场化改革,最终也表现为价格上涨。

国际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指出,未来我国的通货膨胀压力仍然较大,且具有长期性。他表示,要解决中国的通胀压力,还需从调整经济结构着手。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称,未来若干年,中国经济仍将面临较大的通胀压力。主要原因是劳动力成本逐步上升,因而在大周期上,此轮通货膨胀将是持续性的,未来5到10年都会存在介于3%到5%之间的温和通胀态势。

3、货币政策应稳健中择机微调

一方面物价涨势趋缓,另一方面未来通胀压力依然较大,为既保增长又稳物价,此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分析未来的货币政策,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魏杰认为,通胀的压力决定了2012年的货币政策以稳健为基调,但是考虑到2012年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风险,预计相关部门会不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丁茂战建议,控制通货膨胀要从多方面入手,一是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决不能放松银根,在这种总基调下,为稳定增长择机微调;二是抓好农业生产,确保粮食和农副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尤其是打通流通环节,不能伤了农民的积极性;三是做好应对特大自然灾害的准备,不要指望老天连年“保佑”,防止因大灾造成生产供应紧张;四是出台各项改革措施,要充分考虑通胀因素,要考虑人民群众承受程度,择机而动,避免因为改革幅度过大、过频,导致资源价格、人工成本上升,从而助推通货膨胀。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认为,2012年宏观调控政策要实现抑制物价和稳定增长的双重目标,就要改变2011年前三季度单纯用收紧银根的办法来抑制通胀的调控措施,要通过增加供给来抑制通胀,特别是实现生产和需求之间的供需衔接。
 


特别提示:本信息仅供您参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橡胶信息贸易网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站内短信(0)     站内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