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1至3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1.3%。分析一季度工业企业实现利润负增长的原因,主要在四个方面:
首先是价格因素。1至3月,因出厂价格(PPI)上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利润198亿元,但因购进价格(PPIRM)上涨,企业减少利润约1214亿元。其次,产品销售乏力,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4.1%,但比上年全年大幅回落13.1个百分点。再次,制造成本增加,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同比增加0.67元。最后,费用居高不下,企业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同比增幅分别达14.9%、16.7%和35.1%,连续两个月全部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幅。
于是,展望工业企业利润数据未来的运行轨迹,就需对以上四方面因素变化趋势综合考量。其中,最大的利好来自于价格因素。尽管从已经公布的数据来看,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PPI出现负增长,而PPIRM仍在上涨,但鉴于当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二季度PPI和PPIRM剪刀差有望延续今年以来的收窄趋势,成为稳定企业利润的主要因素。
最大的利空是企业的销售难有明显改善。从宏观层面看,企业的销售情况主要取决于社会总需求的变化,由于经济在二季度仍在探底,所以总需求还将进一步收缩。
纵使宏观调控政策在3月份已经有所放松,情况也难出现好转。具体来看,3月份新增信贷虽然超出市场预期,达到1.01万亿元,但这其中存在季末因素,而且与经济相关度更高的中长期信贷投放增加不多,更多的是短期信贷的增加。而根据市场预测,4月份的新增信贷只有8000亿元左右,较3月份又有所收缩。财政政策方面,3月份财政支出的扩大主要用于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推进和续建,但制造业投资因为盈利不佳、房地产投资因为政策调控都还在下滑。
至于成本问题,则是影响企业利润的中长期因素,主要源于劳动成本上升,短期难以化解。数据显示,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还在继续上升。而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分析,工业企业对成本上升的应对关键在于推进产业结构转型,这是一个痛苦而长期的过程。
相对成本问题,费用的压缩相对容易,但对企业运营期间费用的压缩不可能是无限的,而且1至3月企业利润降幅较1至2月收窄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费用压缩,所以进一步改进的空间并不是很大。
综合上述分析,尽管二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有望比一季度有所改善,但由于需求不旺,企业仍然需要主动去库存,再加上劳动力成本持续攀升,所以改善幅度非常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