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分析认为,从近年来投资占比及增速看,“国进民退”缺乏数据支持,只是民间对一些偶然现象综合提炼出的一个“伪命题”。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也曾明确表示,从中国经济趋势上来讲,不存在“国进民退”的现象。他选取了从2005年至2008年的企业单位数、工业总产值等指标论证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力量对比,这4年的统计数据并不支持“国进民退”的趋势。
不过,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王松奇认为,从长期看“国进民退”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地存在,民营资本在经济中产生较为重要作用的时代还没真正到来。
投资增速西高东低,民间资本面临新的发展契机
从4月份开始,各省份陆续公布了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民间投资都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作用更加显著。
例如,一季度,福建省民间投资1127.17亿元,同比增长42.5%,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8个百分点;四川省民间投资1945.9亿元,增长39.9%,增速快于同期全社会投资15.5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到52.8%,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76.6%;河南省民间投资1964.85亿元,增长30.7%,占全省投资比重为79.6%,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1.7%。
分地区来看,1—4月份,东部地区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529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中部地区12685亿元,增长28.3%;西部地区8889亿元,增长32.6%。民间投资增速呈现西高东低的特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161亿元,第二产业24394亿元,第三产业21314亿元。绝大多数的民间投资都投向了第二、三产业。
“民间投资正面临着比较好的发展环境。从国家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为民间投资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一些行业对民间投资的隐性门槛也在逐渐消失。”王松奇说。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鼓励发展民间投资,有助于增强我国经济内生增长的动力。现在,4万亿元投资计划已经结束,在中央层面上,短期内可能不会再出现这样大规模的投资计划;而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进行投资的行为受到限制,让出了一大块空间,为民间资本提供了填补这些空间的机会。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想要继续通过投资拉动经济,就必须让民间资本发挥更大的作用。
民资加速流向实体经济
近年来,为了鼓励民间投资发展,从中央到地方纷纷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2010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新36条”,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
以民营经济“三分天下有其二”的福建为例,为鼓励民间投资发展,今年2月份,福建颁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从项目核准权限、土地配套扶持、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实行税收补贴奖励、加强用工服务等多个方面对民营企业给予扶持帮助。
为了鼓励民营企业扩大投资规模,福建省规定,凡是符合规划和产业政策、符合节约集约用地要求的工业项目合理用地,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予以充分保障。对民营企业利用现有厂区、厂房改造建设的,在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不再增收土地出让金。
政策利好让福建省民间投资风生水起,民营企业掀起“二次创业”热潮。以泉州为例,一季度民间投资达158.93亿元,同比增长24.6%,占固定资产投资的47.8%。三安光电蓝宝石衬底项目已完成投资7亿多元,总投资5亿元的九牧陶瓷科技产业园项目加快落地永春,钧石机构设备精良的第六车间预计下半年可投产,30家企业入驻海西电子信息育成产业基地。在晋江,当地14家融资担保公司担保贷款余额突破10亿元,民间资金加速流向实体经济。
“虽然当前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不少,但是从整体来看,这些政策落到实处尚需时日。”王松奇说。对于投资来说,税收是最好的杠杆。政府希望民间投资流入哪个行业,就要对这个行业采取具体的、实际可用的金融财税优惠政策,改善投资环境,让老百姓自己算账,什么赚钱,就投什么。
民间投资领域过度集中存在较大隐患
尽管民间投资热情不减,但从产业和行业角度来看,民间投资的投向分布十分悬殊。在一些省份,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是民间资本的主要流向。例如,在浙江省,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投资构成民间投资的主体,占民间投资的比重分别为43.8%和45.8%,二者合计占比近九成;河南省制造业占民间投资的比重为52.4%,房地产业投资占民间投资的比重为25.6%,合计占比将近80%。
民间投资行业投向较为集中,与自身因素有关。赵锡军表示,民间资本比较分散,力量相对较弱,因此,对于那些技术、资本要求比较高的行业,民间资本进入的难度比较大。而水、电、煤、气等与民生联系紧密的行业,由于投入较高,而价格又受到一定的限制,获利空间有限,对民间资本缺乏吸引力。
民间投资的过度集中存在着较大的隐患。“在衡量民间投资时,不应该只看投资的数量,还要关注投资的效益和质量,关注其科技含量和竞争力。发展民间投资不是铺摊子。”赵锡军说。
福建光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志和表示,企业要摆脱同质化低层次的竞争,就要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做成名副其实的高科技企业。同时,他希望政府要在政策上给予引导,对于有真正核心技术的企业,政府应给予重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