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短期外债,是指合同期限在一年或一年以下的外债。外汇局公布的短期外债数据,将未来一年内到期的中长期外债也纳入到短期外债中。
自2009年二季度以来,我国短期外债占全部外债余额的比重连续十个季度攀升,于去年三季度末达到72.84%。随后的四季度,短期外债比重略有回落,至72.07%。但今年一季度,短期外债占比即出现反弹,并攀至74.24%的历史高峰 .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短期外债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跨境资本流动规模增大,速度加快。但从具体构成结构看,我国短期外债占比高有其合理性。
数据显示,在5577.02亿美元的短期外债中,企业间贸易信贷占48.61%,银行贸易融资占26.50%,二者合计占短期外债余额的75.11%,这与我国对外贸易近年来快速发展密切相关。
目前看来短期外债的风险可控,但毕竟其占比已经超过国际上25%的警戒线,未来可能造成的风险不容忽视。
下一阶段,在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过程中,对于外债尤其是短期外债,外汇局会给予“特殊关照”,包括适当的管制和管理。
从债务人类型看,登记外债余额中,中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为2448.37亿美元,占50.99%;外商投资企业债务余额为1371.58亿美元,占28.57%;外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为545.91亿美元,占11.37%;国务院部委借入的主权债务余额、中资企业债务余额以及其他机构债务余额分别占7.81%、1.23%和0.03%。
从投向看,登记中长期外债(签约期限)余额中,主要投向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分别占24.97%、13.56%和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