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权威机构独家获悉,7月末,温州金融机构贷款不良率平均为2.85%。至此,根据温州金融监管机构此前公开的数据统计,其不良率已经持续第11个月上升。
记者从区域内国有行、城商行等多家银行处了解到,目前银行经营的主要任务是排查、控制对应客户的潜在风险,防止转化为不良贷款。
存贷款对接难
就在此前一个月,温州金融监管机构公开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温州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2.69%,数据已是历史性的高点,而7月份的2.85%,比6月份又上了16个百分点,再次攀上不良率的历史高位。
权威数据还显示,温州的不良率增长远高于浙江地区其他同等区域的数据。
以单个银行为例,浦发银行半年报提到,上半年新增不良贷款上升幅度约为31.7%,且主要集中在温州和杭州地区,其中温州是主要集中区。
不良率的上升也影响了当地部分银行的利润。
当地权威机构一份截至6月27日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温州市金融机构平均净利润为48.87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5.23%。
虽然,温州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今年依然维持收益正增长,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6.46%,其中村镇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更是高达175.69%。不过由于基数不高,无法改变当地金融机构净利润下滑的趋势。
业内人士指出,银行利润被“腰斩”主要是因为今年存贷款增长乏力,加上利差缩小、不良率上升等原因。上述权威数据显示,剔除季末冲高因素,上半年温州各大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净下降109亿元。
这种态势的背后,实际上是银行与贷款客户业务对接的艰难体现。
“我们行很多项目的贷款,审批权被上级行收回了。”温州区域内某股份制银行龙湾支行的贷款负责人无奈地表示。
记者从区域内国有行、城商行等多家银行处了解到,目前银行经营的主要任务是排查、控制对应客户的潜在风险,防止向不良贷款转化。
且要根据地方金融监管机构的要求做到三点:提高贷款门槛,降低担保比重;停办转口贸易信用证业务;对已经出现不良但生产经营状况尚可的企业,银行通过“以贷转贷”盘活企业资金,尽量让风险延缓。
政府加大周转资金支持
上述权威部门的调查显示,今年4月份对个人生产经营性贷款下降量较大的五家银行下辖的17家支行调查显示,由生产经营资金需求下降引起的贷款额减少占到60%。
根据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透露,自7月上旬以来,浙江工商联等部门组建“区域经济调查小组”,后来由浙江省人大财经委统一发布的调研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温州市60.43%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现减产停产,目前已停产企业有140余家。
记者同时从当地金融监管机构此前获得的一份调查报告同时作证了这一点。
从企业方面看,不良贷款多集中于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占全部不良贷款余额的81.62%,不良贷款余额分别达79.39亿元和66.68亿元,其中中型企业不良贷款率达4.73%。
从贷款投向看,批发业和以不锈钢为代表的金属制品业不良贷款最多,分别达63.69亿元和17.68亿元,其中批发业不良贷款率高达11.4%。从不良贷款的结构看,次级类贷款占比较高,占全部不良贷款的77.53%,但在6月份,可疑类贷款快速增长,单月新增7.54亿元,比上月增长26.54%。
温州方面将通过几项措施来降低银行不良贷款率。如法院加大司法处置,通过司法程序对不良贷款和呆账依法处置,尤其是加大对有抵押的贷款处置;同时政府加大周转资金支持,减少不良贷款的产生。
不过,张震宇此前以六月份不良贷款额度在公开场合分析,“181亿和温州7000亿的贷款余额相比,比例还是很小,我个人认为4%-5%的不良率是没有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