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 关注微博
贵宾专享
决策系统
网站指导
网站指导
K线走势
K线走势
在线工具
在线工具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金融 » 正文

欧债危机为亚洲金融业带来扩张良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分享到:
   发布日期:2012-08-21
核心提示:* 欧洲银行业处境困难,亚洲同业趁机收购资产* 中国虽然家底丰厚,但在金融服务业支出方面谨慎*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中国逐...

* 欧洲银行业处境困难,亚洲同业趁机收购资产

* 中国虽然家底丰厚,但在金融服务业支出方面谨慎

*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中国逐渐扩充实力

路透8月20日---在欧洲银行业紧缩开支、希望从金融危机中恢复元气之际,他们却发现出售的一切资产--从银行贷款到整个保险和经纪业务,在亚洲都不乏现成的买家.

其他实力转移的迹象还包括:继Facebook之後,今年规模最大的两笔首次公开发行(IPO)既不在美国也不在欧洲,而是在马来西亚. 不过最突出的还是,除了一两起个案之外,亚洲金融公司对於利用欧洲债务和金融危机,在欧洲进行并购的热情已经不复存在.

以中国为例.过去五年中国经济规模已经翻了一倍,而且中国还有几家全球最大的银行.中国对自然资源的胃口丝毫不减,上个月国有石油企业--中海油达成以15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Nexen的协议,创下迄今最大的中资企业对外收购案.

然而对於金融行业而言,中欧投资基金A Capital的董事长Andre Loesekrug-Pietri认为,这个杯子只能说是半空,而不是半满.

"每隔一个月都有一个中国在海外并购的封面故事,但中国在国际并购方面仍然只是个小角色,"他称.

**伺机等待猎物**

位於伦敦的一个联接央行、主权财富基金及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的论坛联合创始人David Marsh表示,西方在金融服务业的创新和动力方面不再具有垄断地位.

但中国在放长线钓大鱼,伺机等候划算的交易.由於许多银行人士和交易员被裁,中资公司可以有机会慢慢打造团队和专业技能,而不是进行大举收购.

"这比以高价买入垂死挣扎的银行要聪明得多,他们在引入人才,"Marsh表示.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在未来10年间发生更大规模实力转移的先兆,但不会一蹴而就."

但中国在并购方面也并非全然不予考虑.

金融时报报导称,两家中国私募股权基金接近敲定收购Dexia资产管理部门的交易.之前这两家基金报出逾5亿欧元(6.15亿美元)的收购价.

中信证券已经同意收购法国农业信贷集团旗下驻香港的CLSA Asia-Pacific Markets,这是一家回报丰厚的经纪商.该交易分两步进行,涉资达12.5亿美元.

这笔交易有象徵意义.中信证券是中国最大的券商,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则在忙於控制与欧债危机重灾区希腊相关的亏损,该行持有希腊第六大银行Emporiki的股份.

"陷入困境的银行经常会在出现当前这样危机的情况下出售优质资产,不愿发新股筹资的银行最後都把离岸资产卖掉了,而且通常他们卖掉的都是堪比皇冠上明珠的最优质资产,"Themes投资管理公司创始合夥人暨高盛亚洲副董事长Ken Courtis说.

其它一些欧洲金融机构也纷纷撤离亚洲.

英国皇家苏格兰银行将部分亚太投资银行业务卖给了马来西亚CIMB,荷兰国际集团(ING)亦将规模70亿美元的亚洲保险业务转售他人.这两家银行在金融危机中都被迫接受过政府金援.

Courtis指出,与想法独立的里昂证券完成合并,将成为中信证券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他还称,中国金融机构普遍缺乏拥有良好语言能力和海外管理经验的高层--这也是他们为何最初会选择在香港这个或多或少比较熟悉的地方加强离岸业务的原因之一.

"他们没有很多拥有大规模国际资本池管理经验的人,"Courtis说."所以他们希望一步一步来.我们会继续看到他们慢步前行."

**吃过苦头**

更能突显中国金融机构日趋谨慎的例子是,上月中国银行宣布停止拓展瑞士私人银行业务,将不到10亿瑞郎的资产转售给瑞士宝盛集团,双方并达成相互介绍客户的协议.

让中国变得谨慎的一个原因是,其主权财富基金在金融危机前入股黑石集团(百仕通)和摩根士丹利,录得巨大账面亏损.

中国第二大保险公司--平安保险2007年投资於比利时-荷兰富通银行,亏损了约30亿美元.

吃一堑长一智,中国当局否决了其它几笔在其看来风险过高的金融交易,包括中国银行收购法国爱德蒙得洛希尔银行(La Compagnie Financiere Edmond de Rothschild)20%股权的提议.

"如今政府对我们展开金融服务业并购的支持力度没有那麽大了,"A Capital董事长龙博望说.

据纽约咨询机构Rhodium Group编撰的数据显示,2000年至2011年期间,中国对欧盟国家金融服务业的投资达5.26亿美元,仅占中国对欧盟同期直接投资总额的2.5%.

但那笔金额只涉及两笔并购,交易规模为3,100万美元.其余投资均以"新设投资"项目的形式进行,比如设立新的办事处.

伦敦有意成为人民币交易中心的野心,外加中国企业驻欧洲业务日益壮大,不管最终能否出现并购热潮,应该都能带来很多让企业实现进一步有机扩张的机遇.

"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服务供应商跟随到海外发展的国内客户,通过海外业务为他们提供支持.比如,中资银行在所有主要欧洲市场都有分支机构,"Rhodium在近期报告中写道.


特别提示:本信息仅供您参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橡胶信息贸易网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站内短信(0)     站内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