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随着“中秋”“国庆”节日效应逐渐消退,全国整体天气良好,各地食品供应充分,食品价格稳中趋降。商务部重点监测的食用农产品价格、农业部监测的农产品批发价格和国家统计局监测的“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情况”的数据都显示,进入10月份以来,由于节日因素影响结束,加上天气良好,各地蔬菜供应充分,使得蔬菜价格持续回落,交通银行预计10月食品价格环比可能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方面,机构普遍预计10月份非食品价格将回到前期平稳运行的态势,预计同比涨幅相比上月将有小幅回落。
10月食品价格和非食品价格较上月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加上10月CPI翘尾因素相比上月将继续回落0.1个百分点。新华社经济分析师预测,10月CPI同比与上月可能基本持平,维持在1.9%左右,继续在低位徘徊。
虽然今年下半年物价持续走低,但未来影响物价上涨的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认为虽然当前CPI处于低位但是通胀压力仍然不能忽视,从外部环境看,全球量化宽松政策下,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
国内因素方面仍然存在上涨压力。新华社经济分析师谭谟晓表示,后市食品价格尤其是食用油价格仍然面临上涨压力。一方面,国内大豆、花生等原料价格上涨预期较强,食用油加工企业生产成本压力依然较大。另一方面,目前正处食用油消费旺季,近年来食用油市场需求一直稳中有增,元旦、春节等节日因素也将明显提高食用油需求量,食用油价格仍有涨价可能。
不过,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日前对记者表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短期内对我国的影响相对有限。唐建伟则表示,维持四季度CPI同比上涨2.3%,全年CPI同比上涨2.7%左右的判断,年内物价肯定能控制在4%的年初目标之内。
易宪容认为,当下央行货币政策最好的选择,或许仍然是“以不变应万变”。短期刺激政策不能应对当前由外部需求疲软、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等多种因素造成的经济增长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