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数据回升,表明四季度经济回暖趋势已基本明确。随着宏观经济筑底企稳、外贸出口订单情况好转以及新一轮基建投资的展开,企业库存调整正在进入去库存尾声,基于对明年市场良好预期,未来补库存周期开始或带动一波反弹行情。但业内人士认为,去库存周期恐难快速终结,企业库存调整行为的变化,仍需看市场走向。
一般而言,企业库存调整往往与企业自身产能、外部市场需求及宏观经济政策等因素相关。从今年上半年开始,由于外部市场需求萎缩,产能相对“过剩”给企业造成了较大库存压力,加上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涨幅回落,工业企业出现较剧烈的主动去库存行为。不过四季度开始,随着外部需求以及市场供求关系改善,这一轮的去库存过程可能进入尾声。
从PMI分项指标中不难看出,企业回补库存的意愿有所显现。11月原材料库存上升至47.9,同时产成品库存显露上升态势。原材料库存上升意味着企业生产扩张的意愿增强,而产成品库存上升则代表着企业生产活动重新趋向活跃。11月制造业生产指数升至52.5,创近六个月以来新高;新订单指数升至51.5,达到七个月高位,较上月反弹0.8个百分点 。上述两项指数同时表明制造业生产能力呈现增长态势,外部需求的改善将使企业倾向于补充库存投资,调整市场供求格局。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企业去库存过程中,原材料库存增长缓慢反映企业生产扩张意愿并不强烈。在PMI指数中,产成品库存回升幅度高于原材料库存以及生产指数,意味着企业的经济“寒冬”仍没有结束。企业库存调整是否如市场预测的那样,能够顺利告别去库存周期,开始进入补库存阶段,答案尚不明确。这是因为外部需求的改善未必具有长期可持续的拉动效应。剔除冬季节日的市场拉动影响之后,需求增长的幅度仍未与企业产能扩张的速度相吻合,这意味着产品过剩问题难以避免,企业收缩产能、消化库存的压力短期不会结束。
总体而言,企业库存调整行为转变,仍需看市场活跃情况。产成品价格维持低位,意味着企业难以有强烈意愿补充库存,持续扩大生产能力。与此同时,前期的去库存已经给企业形成较大资金压力,加上目前制造行业普遍存在现金流紧张的困境,四季度企业补库存活动恐怕只是之前库存量超跌反弹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