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学家巴里·艾肯格林日前表示,中国在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应注意流动性与稳定性问题。
艾肯格林在亚洲开发银行举办的一个论坛上说,作为一种广泛用作中央银行储备货币以及私人商业和金融交易的国际货币应该具备三个基础条件:规模、流动性和稳定性。
他说,中国无疑已经具备了第一个先提条件——规模。他预测,中国经济在2011-2030年期间平均增长6.6%,这种发展速度是令人佩服的。
然而,他指出,确立一种国际货币,规模固然重要,但地位也是必要的。回顾美元的发展历史,他说,1913年美国就已经是当时的经济大国。但美元仍无法改变英镑作为全球储备货币首选的地位。这是因为美元国际化当时还不具备另外两个先决条件,流动性和稳定性。如今,中国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谈到流动性时,艾肯格林说,流动性是各央行衡量储备货币时的主要考虑。他说,中国正在向国际金融市场开放,中国公司开始用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交易,允许外国投资者在银行间和债券市场投资以人民币计价的基金。中国与韩国、菲律宾、日本和澳大利亚签署了货币交换协议。但是,中国的债券市场规模还相对不大,交易额也比较低。
他说,稳定性包括政治稳定、经济稳定和金融稳定。与前两项相比,实现稳定性的难度更大。
谈到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前景时,他说,有充分理由相信,中国能够成功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具有多种国际储备货币是件好事,因为一旦美国不能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需要有一种货币可以替代美元。世界经济发展需要更大的流动性,而美元不能永远满足经济发展所需的流动性。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有利于中国的经济发展,也有利于世界的发展。
巴里·艾肯格林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系教授,担任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等机构的顾问,被认为是最具影响力的著名经济学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