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曼兄弟”倒闭五年后,世界经济是否已回归增长轨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4月10日在纽约经济俱乐部上发表讲话称,当前全球经济正在形成“三类增速”的格局,其中新兴市场表现良好,美国等正逐渐恢复,欧元区和日本则仍任重道远。
拉加德提醒新兴市场需警惕债务、外汇和信贷风险,同时指出中国的当务之急是实现利率自由化,并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
下周,IMF与世界银行春季会议即将在华盛顿召开。届时,来自全球188个成员国的经济政策制定者将汇聚于华盛顿。IMF将在会议期间发布最新的经济预测数据。
新兴市场需警惕风险巩固防线
“好消息是,在经历了一段极为动荡的时期后,金融状况正出现好转迹象。由于政策制定者的行动,全世界的经济状况已不再像六个月前那样危机重重了。但是,今年的全球增长也不见得会比去年有明显起色。”拉加德说,如今新旧风险交织在一起。很多国家的金融市场改善尚未带动实体经济改善,也未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
与此同时,目前全球经济增速严重不均衡。拉加德指出,当前全球经济正在形成“三类增速”的格局——有些国家表现良好,有些正逐渐恢复,有些仍任重道远。
第一类“增速”国家主要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拉加德称,过去五年里,这类国家一直在引领世界的复苏,对全球增长的贡献高达四分之三。继去年略微放缓后,经济增长再次反弹。其中,发展中亚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已成为世界增长最快的两个地区。
与此同时,很多新兴市场担忧发达国家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尤其是非常规宽松政策,可能会造成负面影响。
“在所有新兴经济体,政策制定者都担心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影响汇率和资本流动,并经由高涨的资产价格和快速的信贷增长威胁金融稳定。”拉加德说,他们主要是担心“升了又降”或者“来了又走”的情况,即大量不稳定的资本流动可能会突然逆转,从而抑制经济增长。
她强调,在当前形势下,保持宽松货币政策以提振复苏的做法是可取的。目前来看,这些风险似乎都在控制之中。资本正源源不断地向新兴市场流动,这主要因为这些市场有着良好的政策和前景。
但拉加德警告称,仍然有必要提防警示性迹象,尤其是“新兴市场的企业正越来越多地暴露在债务和外汇风险之下。过去五年里,新兴市场公司的外币借款量约上升了50%。在去年,拉丁美洲和亚洲的银行信贷量分别上升了13%和11%”。值得警惕的是,当形势转变、利率再次上升时,这些隐藏的危险就会暴露无遗。
因此,她建议“新兴市场需要不断巩固它们的防线”,包括重建财政政策空间和加强银行业监管。宏观审慎政策包括限制信贷增长、实行随周期变化的资本要求、强化金融市场以及密切监测外汇风险敞口。
美欧日挑战各异
第二类正在恢复中的国家包括美国以及瑞典、瑞士等其他一些国家。
危机后,美国经济正在稳步增长,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切问题都已解决。拉加德指出,美国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公共财政失衡。短期调整过于激进,中期调整又过于温和。这加重了不确定性,为经济复苏蒙上了阴影。
第三类仍任重道远的国家包括欧元区和日本。欧元区决策者在过去一年里成就显著,这些成就包括欧洲稳定机制(ESM)、欧洲央行的直接货币交易(OMT)计划、单一监管机制(SSM),以及有助于希腊减债协议。尽管取得了这些成就,但拉加德认为,欧元区的当务之急就是要继续清理银行业体系,对银行进行注资或重组,或在必要时将银行关闭。此外,欧元区还需建立一个真正的银行业联盟。
日本的当务之急则是彻底摆脱紧缩陷阱,恢复经济活力。鉴于日本央行上周已经采取的大规模宽松刺激措施,拉加德呼吁日本也要通过财政政策来刺激增长。但她同时警告称,日本公共部门债务几乎是其GDP的245%,“这样的公共财政是不可持续的”。
呼吁金融改革与需求再平衡
在金融改革方面,全球政策制定者的确取得了重大成就,包括更严格的资本和流动性要求,针对全球大型银行的资本附加费,以及清晰界定的监督和破产处置标准。
然而,风险依旧四面埋伏。拉加德指出,大到不能倒闭的“超大型银行”模式如今要比以往更加危险;衍生品仍是金融体系中的暗物质;影子银行问题依然是一个暗角,与其相关的风险似乎在不断增多。在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均是如此。
除了金融改革,拉加德还呼吁全球需求更均衡,各国重视增长和就业水平的提高以及平等状况的改善。
拉加德认为,近期的平衡主要原因是逆差国需求降低,因此还需要提高顺差地区的需求水平。
“对于中国而言,这意味着要进一步促进消费,并继续朝着以服务业为导向、以消费为基础的经济模式转变——中国已开始走上了这条道路。”拉加德说,中国的再平衡策略主要取决于金融部门。金融改革能够促进更均衡、更包容的增长,以及构建更安全的金融体系以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私营部门。
“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继续实现利率自由化,改善风险管理,并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拉加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