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经济一体化已实现近八成。 4月24、25日在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召开、东盟十国领导人悉数参加的第22届东盟峰会发表声明称,截至2013年3月31日,东盟经济共同体已按计划完成了77.54%。
虽然对东盟将在2015年底完成的经济共同体能够达到的水平表示怀疑,但近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专家普遍认为,东盟自身的一体化发展会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提供更大空间,对于广西、广东等现阶段与东盟联络密切的地区来说,虽是挑战与机遇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朦胧心静
惠及中国东盟自贸区
按照2007年东盟各国通过的《东盟经济共同体蓝图》(以下简称《蓝图》), 2015年底,东盟内部要形成统一市场和生产基地,实现货物、服务、投资和技术工人的自由流动,以及更自由的资本往来。同时,确保经济平衡发展、消除贫困和社会经济差距。
目前,尽管《蓝图》中的259项措施已得到实施,但东盟秘书长黎良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坦言,建设东盟经济共同体尚未完成的22.46%,主要包括互联互通、跨境贸易便利化、交通协议的实施等,正是《蓝图》最难实现的部分。
“东盟内部经济互补性比较差,”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东南亚研究专家曹云华认为,东盟各国最大的贸易伙伴都来自外部,这使得东盟内部整合的动力一直比较缺乏。
虽说对于东盟经济共同体在2015年达到的整合水平表示怀疑,但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东盟自身的一体化程度提高,将会惠及中国与东盟已经建立起来的自由贸易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区域合作研究室主任王玉主告诉记者,中国-东盟自贸区实际上是“东盟+”的概念,是以东盟自身的自由贸易程度作为前提条件的,“简单地说,我们内部减不了的关税,肯定不可能对外减。”王玉主说,从这个意义上看,不管东盟自身一体化将迈出的步子有多大,但只要是往前迈,对中国-东盟自贸区就是一种推进。
此外,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勤教授认为,作为互通互联的基础,东盟加速经济一体化必然会加大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这方面也给中国相关企业带来了非常好的投资机会。
挑战并存
东盟经济一体化也将给中国带来挑战。
由于东南亚不少国家的人工成本比中国大陆特别是珠三角地区低,近几年有一些外资陆续向东南亚国家流动。
王勤认为,东盟国家近年利用外资的规模日渐增大,如果利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机会,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东南亚国家对于欧美发达国家资本的吸引力会大大加强。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顾清扬也认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产业结构雷同,尤其是在制造领域,中国与一些东盟国家所处发展阶段相近,竞争性大于互补性。东盟经济体建成后,外资企业可能加快从中国撤出。
然而,受访专家也认为中国实际上并不应该惧怕这种趋势,广西、广东等与东盟已有密切合作的企业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地加入区域经济一体化。王玉主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更应该学习自由贸易区已有的优惠政策,创造性地把这些政策盘活。
曹云华认为,东盟经济一体化为国内企业创造了更好的“走出去”的机会。王勤也指出,现在许多的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贸易量实际上是大型外资跨国公司自身的生产网络形成的,在东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中,中国企业应该积极考虑调动资源,抢占东盟市场,形成自己的生产销售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