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层正竖起阻挡热钱之盾,在一月内数次发文,防范和缓解违规跨境资金流动。热钱攻坚战已经打响。
在回答本报记者关于“近期我国异常跨境资金流入压力是否明显增加”的问题时,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用“毫无疑问”来回答。他解释说,在人民币汇率连续创下新高的背景下,出口数据却超预期增长,大量热钱正身披“合法贸易”的外衣持续涌入国内。此外,连续数月高企的外汇占款和银行代客结售汇也显示,投机性较强的热钱正在持续不断的流入国内。
热钱有可能通过哪些渠道流入我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奚君羊看来,主要是三大渠道:货物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和地下钱庄。其中“保税区一日游”已经成为热钱涌入内地的新途径。
有外汇专家告诉记者,热钱比较普遍,是充斥在世界上无特定用途的流动资金。它是为追求最高报酬及最低风险,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迅速流动的短期投机性资金。它的最大特点就是短期、套利和投机。利益驱动是热钱流动的原动力。热钱涌向中国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升值与加息”带来的双重套利。为应对全球经济复苏动力疲弱,近期各主要发达经济体纷纷实行量化宽松政策比如降息以刺激经济增长。而我国坚持实施稳健货币政策,我国金融市场利率与全球金融市场利率之间存在明显利差。特别是步入4月份以来,人民币汇率几乎单边连续升值,汇差对国际套利资金也存在较大吸引力。
热钱入境,影响几何?据奚君羊介绍说,除吹高资产泡沫外,与热钱涌入相伴随的,则是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再度升温。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接连刷新历史高点,境外市场的贬值预期也在逐渐扭转。而更重要的是,未来一旦海外的金融市场形势发生变化,这些逐利资金将会集中流出,从而进一步增大我国外汇及金融市场的运行风险。
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严厉打击经常项目违法、违规跨境资金流动,无疑是有效防范热钱流入的必然选择。
外汇局在本月密集出台外汇收支管理新规,改进经常项目外汇管理。本月3日,外汇局对《保税监管区域外汇管理办法》(汇发[2007]52号)进行全面修订,形成《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汇管理办法》。22日,外汇局发布了《关于改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经常项目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进一步完善和细化保税区等海关特殊区的经常项目管理,特别强调“金融机构不得为不在名录的区内机构直接办理货物贸易外汇收支业务,金融机构应当通过"货物贸易外汇监测系统"查询确认该区内机构为"特殊监管区域内企业"后,按规定为其办理相关外汇收支业务。”
外汇局解释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以下简称区内)包括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跨境工业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等海关实行封闭监管的特定区域。
此外,本月6日,外汇局发布了《关于加强外汇资金流入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通过银行、企业、外汇局等层面多管齐下,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其主要内容包括:将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限额与外汇存、贷款比率挂钩;加强对进出口企业货物贸易外汇收支的分类管理;要求银行强化责任意识,严格执行外汇管理规定;加大外汇管理核查检查力度,强化监测分析和公开披露。强化对进出口企业外汇收支申报的管理,强调真实贸易背景等合规要求,对贸易收支存在异常或可疑情况的企业将进一步加大外汇检查和相应打击的力度。新规对热钱流入无疑有一定的震慑作用。
采访中还有专家表示,高压打击热钱,固然可以起到警示的作用,但是防范热钱最重要的还是要建立长期机制,最终通过汇率改革,加快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步伐,人民币国际化后将从根本上缓解热钱流入压力。
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日前发布的专题报告指出,根治热钱困扰的办法,是充分利用价格机制,不用价格干预招致政策套利,利用市场自发的价格浮动消除套利空间。报告建议,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每日上下1%的波动幅度基础上,明确宣布人民币汇率波幅实施年度波幅上下限管理,人民币对美元每年上下波动幅度不超过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