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收胶的时候,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刺鼻的味道,但是当地人很喜欢这个味道,他们说这是钱的味道。”西双版纳安纳塔拉度假酒店财务总监尹昱笑着说道。
安纳塔拉酒店位于西双版纳的勐腊县勐仑镇,从州府景洪驱车前往,沿路延绵成片的橡胶树林就是当地百姓赖以生存的林作物。
尹昱是东北人,在酒店服务了两年,这家动辄数千房费的国际高端酒店边上,就是傣族的村寨,尹昱透露“原先我们常会请客人去边上村寨看古老的吊脚楼,但这两年胶农收入慢慢增加,有钱也盖了新房,失去了原生态建筑的特色,这项服务项目也就少了。”
橡胶树林给西双版纳带来了富裕,但随着各种多物种的森林被扩张的橡胶树慢慢取代,一场经济效益与原生态环境的悖论也在这个西南之隅上演。
金钱的味道
西双版纳橡胶树的开割期是3月15日左右。今年由于干旱,雨水不足,开割期推迟到4月。一直到10月,这些橡胶树可以提供源源不断的乳胶。
5月充足的阳光与橡胶树叶的光合作用形成了糖,糖通过树皮运输到乳管里头,在乳管经过化学反应形成胶乳,是橡胶的主要原料。
“一般一棵橡胶树长七八年在离地一米的地方,树干达到50厘米以上,才可以开割。”在勐仑镇的一片橡胶树种植林,拥有600多棵橡胶树的当地傣民岩胜开告诉记者。技术手艺好一棵树可以割30-35年,手艺差只能割15-20年。
割胶是一门技术活,单是一把橡胶刀两侧要磨光滑平整,前沿的凿口要斜顺。一把好的胶刀,会让一棵橡胶树增产10%。岩胜开由于读了些书,对于橡胶林的养护和收割极其细心科学,所以其也是当地著名的割胶好手。
每到下午或傍晚收胶的时候,西双版纳的各个山林间,胶农多骑着摩托车,后座两侧各放着几桶塑料大桶,前往橡胶林,每一棵被打理过的胶树,在割线的下方树干上,都用铁线捆着一个大碗, 乳胶就滴滴答答流到碗内,胶农一棵一棵树将碗里的乳胶收走,再将碗侧靠在树干上。收得的乳胶再运往收胶站卖钱。
由于每棵橡胶树的大小、种类,及每年的胶价不等,胶农的收入都不一。岩胜开村寨的村民,有的大户家有900多棵,一年收入有10万多元;有的300多棵,一年也有五六万元。
统计显示,西双版纳全州直接从事橡胶产业的人员有13万人,涉及全州农村农业人口近40万人。在全州农民人均纯收入5327元中,天然橡胶占54%,为2886元。
橡胶树林的冲击
橡胶树虽然效益可观,但这把“双刃剑”亦给西双版纳带来不小的环境的压力。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数据显示,到2011年末,西双版纳州天然橡胶种植面积为431万亩,已开割投产230万亩,全年干胶产量28.3万吨,同比增长11%。此前中国几大经济带汽车行业的勃发,推动了西双版纳橡胶林种植面积在不断增大。
然而,随着单一种植橡胶林的扩张,各种森林被橡胶树替代。这对云南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保护难度加大。
在云南省级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联合提交给云南省政府的一份材料显示,近年造林多从经济效益考虑,林种单一的橡胶桉树等经济作物开始蚕食原始森林,截至2009年末,西双版纳橡胶种植面积已达368万亩。西双版纳原始热带雨林面积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5510万亩,减少到目前的2854万亩,下降48.2%。
与此同时,热带雨林赖以生存的浓雾天数明显下降,每十年锐减10天到27天;景洪地区20世纪50年代平均雾日数为166天,2000年至2008年平均仅为28天,2009年仅3天,为历史最少值。
而云南各级的相关机构也展开了对策的研究。记者也从西双版纳的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获悉,科研人员通过对橡胶经济收益和生态系统的空间比对,得出西双版纳州实现第一步退胶还林的区域。
而与此同时,西双版纳州政府也希望借助“环境友好型橡胶园”和“绿色胶园”,推广具有生物多样性的橡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