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大众集团公布今年上半年财务数据显示:第二季度该公司汽车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长,但税后净利润同比下滑近半,重挫超过近四成。
大众利润下滑并非个案。年初,各大车企发布的2012年度财务报表显示,受市场环境变化影响,业绩分化十分明显,近七成车企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净利润下滑。
一定程度上看,汽车产业整体盈利表现下滑是合乎逻辑的结果。近年来,受金融动荡连累,全球制造业稍显颓势。作为制造业中的支柱产业,汽车产业不可能不受消极影响。
汽车产业整体盈利能力不如之前的原因,体现两方面:
一方面是成本的提升。随着人均消费水平提高,制造业的人力成本相应增加,质量成本也随着人们对高品质产品的追求而有所提升。二者共同作用下,汽车成本势必上涨。
另一方面则是价格的降低。十年来,房价上涨了好几倍,连奶粉价格都有了大幅提升,在社会消费品整体价格“涨声一片”中,唯独车价在行业竞争中一降再降,降低价格、加大优惠力度已成为行之有效的促销手段。
遭受双重“打击”,“利润下滑”确系事实。然而,在此表象下,汽车产业暴利依旧。
中国汽车市场处于暴利状态早就是业内外人士达成的共识。即使在近几年市场价格有所下跌的形势下,暴利仍是国内汽车产业的关键词。业内人士表示,国内汽车市场的盈利能力,欧美发达国家难以望其项背。对于合资企业,它们在中国的利润是由中外双方瓜分的,即便如此,中外任何一方的年利润,都比外资在其他国家的利润高得多。
在此背景下,大众集团此次给出的“利润下滑”一说,似乎略显滑稽。国内汽车市场中,大众一直表现不俗,不仅销售价格不低,成交量方面也有可观的表现。
上市公司在股票市场的强大“吸金能力”亦可作为证据。豪华车如路虎,传统汽车如比亚迪,股价近期都有惊人表现,羡煞其他行业的上市企业。
对比7月31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公布的钢铁行业0.13%的利润率,汽车企业动辄近10%的利润率着实惊人。由此可见,汽车产业的暴利是当下无人敢否认的事实。虽然近期利润确有一定下滑,总体来看,整个产业的利润空间仍然巨大。
当然,虽说“利润下滑”只是表象,对国内汽车企业来讲意味着一种警告:需冷静处事,谨慎对待每一步决策,不能蛮干,更不能一味地扩张,大规模并不意味着大利润。
为提高利润,控制成本是理所当然的手段。在控制成本支出方面,创新的意义更为显著。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市场无时无刻地发生着转变,传统营销模式并不能适应当今的时代特征,因此,静下心来分析市场需求,以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才是真正需要重视的。
现在看来,风靡一时的“汽车公益”多数效果不佳,究其根本,各大车企看重的仅仅是公益活动打造的良好企业形象背后的销量上升,却没有人能真正地静下心来做公益。抛去一切美好的表象,剩下的只有“浮躁”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