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10月12日公布9月份我国外贸数据显示,进出口总值3560.8亿美元,同比增长3.3%。其中,出口1856.4亿美元,下降0.3%;进口1704.4亿美元,增长7.4%;贸易顺差152亿美元。这个成绩单的亮出,着实让人意外。这更多是由惯性思维所致,即以为连续几个月的外贸增速会持续,新“国六条”的出台会迅速提振出口。
当前形势分析
首先,下降0.3%的出口增长率不足为惧,因为基准的选择随时在变,去年同期从2.7%跨越到9.8%的高基准显然是个例。若按季度统计,一季度,我国进出口同比增速为13.5%;二季度增长4.3%;三季度增速回升至6%,这种趋势或许更能反映我国外贸的总体增长走势。
其次,从贸易方式上看,前三季度,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速超过加工贸易,这说明我国企业的贸易增值能力在相对加强,这对转变贸易发展方式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同时,加工贸易的进口增速加快,鉴于我国加工贸易大进、大出的格局,预计未来短期内,加工贸易的出口贡献率会有所提高。
另外,在新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影响下,各国都把FTA看得极为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双边贸易关系就显得很有必要。9月份的数据显示,中国对欧洲、美国和东盟的出口增速均有回落,其中,对东盟的出口增速更是从8月份的30.8%下降到9月份的9.8%。或许研究这背后的原因才更为重要,这不仅有利于短期内双边贸易的改善,而且长期来看,也为如何打造升级版的CAFTA提供了思路。
自贸协定的研究工作也是FTA战略的重要内容。倒是中日贸易再现曙光,从7月份起,中日双边贸易的进出口降幅连续3个月逐步收窄,这为推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
未来趋势判断
短期内,受各种因素影响,比如去年四季度的高基数、圣诞节拉动、OECD国家领先指标上扬趋势、广交会的订单减量等,年内保八的目标虽严峻,但还是有希望的。况且一个数字也不能代表什么,中国GDP增速已从双位数的神坛上下来了,出口增速的滑落也会是一个必然趋势,但这不会影响中国贸易规模的不断增大,也不会扰乱中国走向贸易强国的步伐。
国际形势。美国参众两院已就财政债务上限问题达成妥协,欧洲经济已逐渐从衰退的阴霾中走出,日本自安倍执政以来大刀阔斧地推动“安倍经济学”,已初显成效。所有这些对外需的改善都会是一个助推。
国内形势。在制度层面上,促外贸的新“国六条”已不再依赖以往的关税及出口退税调节,而是通过便利化、减负等软措施条款来促进外贸。这是我们的政策制定趋于成熟的表现。
因为出口退税本是增值税中性原则的要求和体现,它是企业的一项权利,但我们神话了出口退税,把它视为政府调节进出口量的政策手段,频繁变动出口退税率,不仅极易引起贸易摩擦,而且也不利于外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在实施层面上,上海自贸区以及其对周边的带动效应,也会对外贸的发展带来积极促进作用。
因此,长期来看,我国的外贸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