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关注的央行支持自贸区的金融细则于日前公布,该意见以服务自贸区实体经济发展,便利跨境投融资及贸易为指导思想,提出了四大举措支持自贸区建设。我们可以预期,这些改革措施不仅有利于拓展区内实体经济的成长空间,而且有利于自贸区金融市场的建设,而由于上海自贸区是我国金融市场改革开放的先锋和试验田,它的推进也将促发我国的金融改革提速。
拓展企业成长空间
当前,我国个人和企业在本外币资金使用的多方面金融管制制约了资金的有效配置及经营活动的扩张空间,而央行此次出台的举措,尤其是第一项明显超出了全国其他地区所能普遍享受的政策范围,也必将更好地促进自贸区企业的成长。
如意见第一项是促进投融资汇兑便利化,它意味着无论区内个人、金融机构和企业对外投资,还是对外融资用于国内投资都将更加便利。
首先,从对外投资方面,意见指出,在区内就业并符合条件的个人可按规定开展包括证券投资在内的各类境外投资,个体工商户也可向境外放款,而机构跨境直接投资则可按上海市有关规定与前置核准脱钩,符合条件的区内企业还可按规定开展境外证券投资和境外衍生品投资业务,这都意味着现行法规实质性地突破,如对外证券投资的QDII限制,个人不允许境外直接投资等,跨境直接投资一般要获得发改委、商务部门核准等,这对于激励机构和个人扩张海外业务的积极性,提高它们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收益无疑具有较大的益处。
其次,对外融资方面,意见还允许机构按规定从境外融入本外币资金,考虑到海外资金更为廉价和充裕,融资方式也可以更为灵活,这无疑有利于企业以低成本的方式获得更广泛的资金供给,从而刺激自身业务的扩张。
此外,意见对于在投融资过程中涉及的汇兑以及资金划转也给出了便利的措施,如居民自由贸易账户与境外账户、境内区外的非居民账户、非居民自由贸易账户以及其他居民自由贸易账户之间的资金可自由划转;企业跨境投资的可按上海市有关规定与前置核准脱钩,直接向银行办理所涉及的跨境收付、兑换业务。
加速人民币国际化
自贸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高地,不仅担任着我国贸易及投资自由化的先锋,还是我国金融领域开放创新的试验田,这次意见公布的诸多改革措施的目的也在于此。而由于意见提出的“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方面”最具有超前性,我们预计自贸区金融改革当前最重要的使命就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如意见在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指出,上海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可凭区内机构(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企业重点监管名单内的企业除外)和个人提交的收付款指令,直接办理经常项下、直接投资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这无疑简化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流程和手续,有利于提高机构和个人使用人民币对外收付的积极性,人民币结算在全球经贸中的比例也将提高。
再如当前人民币对外输出更多依赖贸易途径,投资渠道还很小,在当前我国总体仍处于贸易顺差的情况下,人民币对外支付的比例也会受到限制,而意见则开辟了人民币通过资本交易对外支付的另一个新途径,如区内企业的境外母公司可按国家有关法规在境内资本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若允许境外机构境内募集人民币资金后直接汇出,这可以大大增加境外机构的人民币来源,扩大人民币国外流通范围,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
更重要的还在于,意见除了创造更多途径引导人民币走出去外,还加快建设有利于人民币回流的机制,如意见指出,机构既可以在一定额度内进入境内银行间市场开展拆借或回购交易,又可以进入上海证券和期货交易场所进行投资,而在区内就业并符合条件的境外个人也可按规定在区内金融机构开立非居民个人境内投资专户,按规定开展包括证券投资在内的各类境内投资,这些突破了现行政策规定的措施,如QFII投资限制,无疑拓宽了离岸人民币的使用价值,也使得人民币可以更为广泛地为世界所接收。
而人民币一旦通过上海自贸区这个平台更多走向国际化,上海自贸区作为我国离岸金融中心的角色也将显现出来,届时上海将形成境外人民币的“蓄水池”,人民币离岸的债券市场、外汇市场、信贷市场也可以在自贸区的平台上逐步建立,自贸区就有望在未来成为全球人民币的重要国际贸易结算中心和资产交易的金融中心,而这也将进一步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大发展。
自贸区金融试点稳步推进
虽然央行提出的自贸区金融改革试点值得期待,但就短期来看,鉴于政策放开后可能产生的风险,央行表示试点要坚持风险可控、稳步推进,“成熟一项、推动一项”,适时有序组织的原则。而意见的诸多方面也体现了央行开展试点的谨慎。
第一,虽然央行第一个有关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意见措施打通了区内与境外的资本流通渠道,但是却限制自贸区与境内区外之间的资本流动,如意见指出试验区内的居民可通过设立本外币自由贸易账户(以下简称居民自由贸易账户)实现分账核算管理,开展跨境的投融资创新业务。而设立自由贸易账户,并进行分账核算的目的将是希望将它与区外的账户隔离,央行可以控制它与区外账户之间的资金流动,防范资金大进大出干扰我国境内金融市场的运行。
第二,央行不干预区内资金的运作自由,如意见允许居民自由贸易账户及非居民自由贸易账户可办理跨境融资、担保等业务,也允许符合条件的区内企业按规定开展境外证券投资和境外衍生品投资业务,但是对于区内资金参与境内的各类资金业务还是比较谨慎,如央行强调区内金融机构和企业可从境外借用人民币资金,但借用的人民币资金不得用于投资有价证券、衍生产品,不得用于委托贷款,这无疑堵住了市场期望利用两地利差实现人民币套利的空间;区内资金投资国内也有条件限制,如在区内就业的境外个人必须符合特定的条件,区内金融机构和企业也必须按照相关的规定才能进入上海地区的证券和期货交易场所进行投资和交易。
第三,央行支持自贸区的意见实施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不能一蹴而就。如意见指出,条件成熟时,自由账户内本外币资金可自由兑换,这意味着目前区内的人民币和外币之间仍不能自由兑换,而这也是为避免人民币和外币自由兑换后形成离岸的人民币汇率市场后,很有可能影响目前仍受一定程度管制的人民币国内汇率;再如考虑到利率市场化推进是个全局的工程,意见对于在自贸区内开展利率市场化也十分保守,只是给与区内金融机构参与利率市场化建设,如大额可转让存单发行的优先权。
第四,更重要的还在于,央行还从宏观审慎管理的角度,对于意见落实实施进行全过程风险管理,如央行可根据形势判断,加强对试验区短期投机性资本流动的监管,直至采取临时性管制措施;央行和上海市政府加强监测分析,密切关注跨境异常资金的流动,并对区内机构实施分类管理等,这都一定程度保证了试点的推进不会导致投机资金大进大出引发金融风险。
尽管以上监管措施使得自贸区短期期望达到的政策目标很有限,但是改革的试点一旦开始,基于以下两个原因,就难以停止,并且步伐也会越来越快,政策释放的改革空间也会越来越大。
第一,长期被金融管制压抑的创新力量一旦释放,它就会驱动市场寻求政策的空隙以最大化获得创新的收益,如跨境人民币结算流程简化后,就会吸引更多境内人民币资金通过多种渠道转入区内的自由贸易账户,再通过资金划转至境外,实现自由换汇机会。这也会给监管部门提出较大挑战,它们在一方面强化监管的同时,也不得不顺应市场趋势,被迫加快推进改革。
第二,资金是四处逐利的,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试点引发的资金流动也会迫使全国其他有条件的地区较快跟进,管理部门也不得不做出这方面的制度安排,如央行已强调,用半年的时间初步探索总结试验区改革成熟的经验,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金融管理模式。这意味着一年后,还有更多地区开展类似自贸区的金融改革试点,而由于它们可以从上海自贸区的实践中借鉴更多的经验,它们的改革试点推进也会更快,我国金融改革开放的步伐也将因此而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