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央行宣布,从3月1日起放开中国(上海)自贸区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上限放开后,自贸试验区将在全国率先实现外币存款利率的完全市场化,在负债产品市场化定价行先走一步。 “这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步,自贸试验区的先行先试,将为在全国推进这项改革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在利率市场化方面,自贸区改革还有很大的空间,关键看第一步。 ”央行上海分行行长张新昨天表示。
区内外币存款利率银行定
外币利率市场化是自贸区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年前公布的央行“金融改革30条”中第五部分第20条“稳步推动利率市场化”,就明确提出“在条件成熟时,放开区内一般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细则将放开300万美元以下外币存款利率上限。
“从3月1日开始,银行可以自主决定自贸区分行外币存款利率。”中国银行(601988,股吧)一与会人士透露,届时各家银行自贸区内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一定会有所上浮,而且未来还有众多产品可以推出。银行可能针对不同期限,不同额度的存款给予不同利率,以吸引客户。“短期来看,大银行利率可能比较稳定,小银行可能比较激进,但长期来看,银行有可能在外币存款方面展开价格战。”该人士表示。
现行小额外币存款利率水平为央行2005年发布的,包括美元、欧元、日元、港元四个币种,以活期为例,利率上限分别是 1.150%、0.100%、0.0001%、1.000%。不过,目前中外资行的外币存款利率定价普遍未达上限。
外币存款或享受更高利率
目前在中国境内,多数银行的存款利率并没有用足上限,各家银行的外币存款利率差距也较大。例如,南洋商业银行的美元活期存款利率为0.10%,一年期存款利率为1.3%,而汇丰银行的美元活期存款利率仅为0.05%,而一年期存款利率也仅为0.95%。中资银行相较而言更低,比如中国银行目前的一年期美元存款利率仅为0.75%。
那上海自贸区“松绑”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是否意味着试验区内的外币存款可以享受更高的利率呢?
比利时联合银行上海分行环球金融市场部总经理周力认为,自贸区内主要还是出口型的贸易经济,所以市场对外币的需求还是很大的,有需求的话,价格就自然容易水涨船高。
浦发银行上海分行行长、自贸区分行行长王新浩指出,小额外币存款利率的放开,降低了准入门槛,将更有助于激发客户在资金管理、利率管理方面的需求。现阶段,我们的判断是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会小幅上扬。
“区内居民”享存款自主定价
细则规定,在自贸区放开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是指对自贸试验区居民放开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上海地区金融机构对区内居民放开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上海地区金融机构对区内居民小额外币存贷款自主定价。
在这个定义中,最重要的细节是“区内居民”,自贸区管委会对此的界定是包括在试验区内依法设立的中外资企事业法人(含金融机构)、在试验区内注册登记但未取得法人资格的组织、其他组织、境外法人机构驻试验区内的机构以及在试验区内就业一年以上的境内个人。
据央行上海分行透露,目前自贸区内外币存款余额为48亿美元,其中小额外币存款余额为12亿美元。“从整体来看,自贸区内外币存款规模不大,这也是央行率先选择自贸区开放这项业务的着眼点。”中国银行有关人士表示。
存款搬家情况将密切监控
自贸区内外币存款利率高,区外低,自然形成利率差,这是否会引发大量外币存款搬家,或者引起其他套利行为吗?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央行反复强调风险控制。
“政策实施后,上海总部将密切关注区内外的外币利率变化和外币资金流动,提高监测的频度和时效性,对异常波动及时进行窗口指导;对出现违规行为的金融机构,将严格按照有关政策规定,采取临时性限制措施。”央行上海分行透露,已要求金融机构严格区分外币开户对象,防范外币资金在区内外流动套利;科学合理定价,加强外币流动性风险管理,避免外币利率剧烈波动,避免外币存款大范围搬家。
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风险,在央行的牵头下,涉及该项业务的自贸区银行都签署一份行业自律协议,该协议共六条,主要就是防止利率大幅波动和套利。而配合公约,相关银行还将每周定期开会,沟通业务情况,为自贸区内分行外币利率定价做准备。“除一些个人将区外的外币搬入区内,利用亲朋好友的账户获取较高利率外,我们认为资金在区内外流动的整体风险并不大,大规模存款搬家和套利的空间不大。”中国银行相关人士表示。
“与国外存款利率相比,无论自贸区内还是区外,外币存款利率普遍较高,那么就可能出现从国外借款,到国内存款的套利行为,所以关键在于自贸区内银行账户与境外账户的关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表示,如何防范风险还要看自贸区进一步的政策落地情况。
从长远来看,利率市场化必然会抹平国内外资本市场上的利差,使投机资本没有渔利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