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萨巴斯蒂广场开航纪念碑上的龙头指向亚洲
歌剧院雄伟大气
歌剧院内到处彰显奢华
圣萨巴斯蒂广场上的黑白代表着交融的黑白河
要想从巴西境内接触亚马孙,躲不过一座小城—玛瑙斯。玛瑙斯,一座在亚马孙河边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小城,充满了热带风情和历史故事。同时,玛瑙斯也是本届世界杯12座举办城市之一。更特殊的是,这座因橡胶崛起,又因橡胶衰落的城市,如今正在通过工业区的建设重新崛起。
位置
亚马孙心脏的森林之城
我们习惯于一年有四季之分,但在玛瑙斯,却只有两季—雨季和旱季。每年5月至10月为旱季,气温最高可达38摄氏度;11月份至来年的4月份为雨季,全年的降雨量约为2200到2600毫米。高温湿热养育了茂密的雨林,因此玛瑙斯被称为亚马孙心脏的“森林之城”。
6000多年前,这里只是印第安玛瑙族人居住的一个部落,玛瑙斯是这个土著部落的名字。他们在黑白两河畔上以种植木薯和捕鱼为生,在森林里半游牧半农耕,时常迁徙。1669年,葡萄牙人占领了亚马孙地区。他们在此居住三百年,也统治了这里三百年。他们开发亚马孙河流域,将这片土地上的矿产资源带往欧洲,更重要的是,他们将橡胶传播到了整个雨林之外的世界。18世纪,汽车时代到来,轮胎使橡胶价值飙升。商人和无数运胶船队携金载银蜂拥而来,玛瑙斯一夜暴富,并垄断世界橡胶市场长达70年之久。
B
坐标
1.亚马孙歌剧院
一砖一瓦全来自欧洲
以橡胶为起点,玛瑙斯就此走向了世界。而亚马孙歌剧院正是玛瑙斯献给世界最好的礼物。以巴黎歌剧院为模版,橡胶园主们花费重金复制了一座艺术殿堂。如今,当橡胶业给当地带去的奢华已被时间冲淡得无影无踪,唯有亚马孙歌剧院仍以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高贵气质矗立于热闹街头,与繁华褪去的玛瑙斯显得格格不入。
剧院耗资一千多万美金
19世纪初,橡胶产业全盛时期,贸易的兴旺直接带来文艺的兴盛。亚马孙歌剧院正是那个时代留下来的最奇特、最有影响力的建筑之一。这是一座只有3层楼的小楼,可在300年前,这里记录的是玛瑙斯的辉煌。整个亚马孙歌剧院耗资一千多万美金,完美地按照巴黎歌剧院的样式仿照。
整个歌剧院的一砖一瓦、一木一雕刻,都是从欧洲运来:白色大理石柱从意大利进口,雕花铁栏来自西班牙,波希米亚的水晶吊灯……即便是铺设地板的巴西硬木,也是全部运到欧洲加工,并从欧洲运回到玛瑙斯。
剧院尽显雍容华贵
仅仅是站在歌剧院的门口,你就会被它所散发的雍容华贵深深吸引。歌剧院圆顶黄绿色的瓷砖,即便是经过300年的风霜,依旧色彩鲜艳,而这些瓷砖全部来自法国,不仅是瓷砖,歌剧院的帷帐、红天鹅绒座椅均来自法国。剧院拥有七百零一个天鹅绒座椅,每张椅子下面都有通风口设计,以起到天然空调的作用。同时剧院还拥有一百九十八盏从法国运来的水晶吊灯。
电影中,优雅的贵族们坐在贵宾包厢里,优雅地举着单孔望远镜看剧台上的表演。总有人掀开这些鲜红色的天鹅绒布帘,凑在那些衣香鬓影的耳边私语,属于上流社会的悲剧或是喜剧就此开始或是延续……正因为如此,二楼的包厢更比一楼显得奢侈。
可以说,亚马孙歌剧院的艺术价值,足以与米兰斯卡拉歌剧院、伦敦皇家歌剧院、莫斯科波修瓦歌剧院、悉尼歌剧院、巴黎歌剧院、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等相提并论。
2.圣萨巴斯蒂广场
开航纪念碑述说着历史
如果说亚马孙歌剧院见证了玛瑙斯的历史,那与歌剧院相隔不远的圣萨巴斯蒂广场则是现在玛瑙斯新的标志。广场上,地面黑白相间的波纹,向人们叙述着亚马孙河黑河白河的共存并进。
如今的圣萨巴斯蒂广场是玛瑙斯最为热闹的地方,是每个到玛瑙斯的游客必到之处,其实当地人也很喜欢到广场上走走坐坐。广场中心,矗立着极具特色的开航纪念碑。1542年,意大利人发现了玛瑙斯,但真正控制玛瑙斯的却是后来居上的葡萄牙军队。不管玛瑙斯经历了怎样的兴衰,那儿的人们由衷感谢那些为玛瑙斯曾经的辉煌做出贡献的人。于是,便有了这块开航纪念碑。
纪念碑最令人震撼的是四面的四只大船,它们分别代表了亚洲、非洲、欧洲和美洲,四只大船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和代表性。代表非洲的小孩手拿两根象牙,坐在船头,而船头所指的方向正是非洲,代表亚洲的船头被雕塑成了龙头的样子,而船头即将驶向的方向也正是亚洲,而欧洲航船上则是小提琴的琴头。
而走在玛瑙斯的街道上,会让你感觉像是漫步在欧洲的某个小镇。随处可见的欧式建筑,上百年的教堂,似乎叙述着这座城市与欧洲的紧密联系。
C
转型
没有了橡胶
还能寄望工业
这座与橡胶息息相关的城市,在经历了失落后,正在依靠工业重新崛起。
橡胶让它最先拥有大学
1884年,人们在亚马孙原始森林中发现了橡胶,开始了玛瑙斯的橡胶时代的全盛期。世界40%的橡胶出自玛瑙斯,引来了全世界的商人,长达1313米的巨大浮动码头及大量的仓库、客栈等也跟着拔海、拔地而起。1920年,玛瑙斯更是巴西第一个有电、发电厂、大学的城市。
玛瑙斯曾经是世界最富有的城市,橡胶带给玛瑙斯无尽的财富,正是有了这样的财富,玛瑙斯才有了奢华的机会。长达1313米的浮动码头记录着当年的繁荣景象,成吨的橡胶从这里运往世界各地,换回了真金白银。码头边的大市场看上去并不起眼,但它却是以巴黎菜市场为蓝本,埃菲尔铁塔的设计者埃菲尔设计的,如今已年久失修,但结构依然坚固牢靠,建筑造型和装饰风采依旧精美古雅。
玛瑙斯的财富以橡胶达到顶点,少数特权阶层开始梦想成为欧洲在南美丛林中的分支,宫殿、歌剧院、市政府、市场都以巴黎为原型。玛瑙斯一度被称为“热带的巴黎”。
300年兴衰后重新崛起
然而,橡胶经济并没有带给玛瑙斯长久的繁荣,1876年,英国人将橡胶种子种植在英国皇家植物园,发芽后将大约两千株运往斯里兰卡,又将橡胶种子和植物分发到马来西亚和其它东南亚国家。在英国人的殖民地里,新建的橡胶园规划整齐,割胶效率高,而马瑙斯的野生橡胶树因操作不易而产量不高。物美价廉的东南亚橡胶彻底取代了亚马逊的橡胶,从此马瑙斯一蹶不振。
一座城,300多年的兴衰时光一目了然,这里既有奢华的歌剧院,也有简陋的贫民窟,奢华与贫穷在这里相容,如今虽然没有了橡胶经济,但玛瑙斯在1967年建起一万平方公里的自由贸易区,各国一些大公司都在此设厂建据点,现已有500多家外商独资或合资企业,有10多万人在此区就业,作为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玛瑙斯正在重新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