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7月,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为3784.81亿美元,比去年增长6.9%。其中,出口为2128.91亿美元,同比增长14.5%,环比增长13.9%;进口为1655.91亿美元,同比增长-1.6%,环比增长6.7%。
中信证券最新发布的宏观分析报告显示,7月14.5%的出口增速高于中信证券预期的11%和市场预期的7.0%,进口增速回落至-1.6%,低于中信证券预期的0.5%和市场预期的1.4%;而贸易顺差扩张至473亿美元,为历史最高值。判断7月出口增速的回升反映了外需改善,而非热钱流入。预计三季度贸易顺差在千亿美元左右。
对欧美出口加速增长
数据表明,我国对欧美出口加速增长,而金砖国家出口的支撑减弱。7月,对美出口增速由上月的7.5%上升至12.3%,对欧出口由12.6%上升至17.0%。对欧美出口增速均高于总体出口增速。“这与我们对欧美复苏逻辑切换利好全球贸易和中国出口”的判断相吻合。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分析。
此外,对日出口由-0.6%反弹至2.9%,不仅低于总体出口增速,而且低于金砖和东盟国家的出口增速。中信证券判断,日本增税对于经济和通胀的拉升作用不可持续,未来对日出口增长依旧缓慢。
7月,对东盟国家出口增长12%,高于总体出口增速;对金砖国家出口增长5.7%,低于总体出口增速。在诸建芳看来,新兴经济体对中国出口的支撑力度总体处于弱势。比较来看,制造业出口导向型的东盟国家更多受益于欧美经济复苏,而资源品出口导向型的金砖国家更多受损于美元走强,相对应,对东盟出口好于金砖国家。
从贸易出口产品类型看,机电出口强劲反弹。7月,机电产品出口由5.1%反弹至12.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由3.3%反弹至10.4%,均为年内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中信证券未来看好机电产品出口持续复苏,尤其是电子信息、机械两大制造业子行业的出口状况,预计受益出口复苏的子行业包括电子计算机工业、电子器件工业、电子信息机电行业、汽车行业以及通用机械基础件行业。
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由7.3%进一步回升至13.9%。受益于多元化战略,中国对东盟、金砖国家以及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劳密产品出口合计占比达46.4%,与对G3劳密出口占比大致相当(44.3%)。与机电产品出口相比,劳密产品出口受到更为广泛的国家和地区的收入增长驱动,终端需求相对分散。而且,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需求弹性弱于机电产品。诸建芳判断,“多元化”和“低弹性”导致欧美复苏对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的带动作用弱于对机电产品出口的带动作用。预计劳密出口增速将逐步回落。
与此同时,进口维持量增价跌格局。1月至7月,铁矿砂进口增长18.1%,进口均价下滑14.5%;原油增长7.2%,均价下滑1%;大豆增长20.2%,均价下降3.9%;未锻轧铜及铜材增长18.7%,均价下降8.2%;未锻轧铝及铝材增长26.7%,均价下降17.6%;煤炭进口降低2.2%,均价下降14.9%;成品油进口减少31.1%,均价上涨0.6%;钢材进口增长5.8%,均价增长2%。内需偏弱、进口价格低迷、进口项下热钱受抑制导致进口低速增长。
虚假贸易持续受到抑制
由于我国贸易监管保持一定强度,出口项下的虚假贸易持续受到抑制。7月,对香港和台湾出口增速分别为13.3%和48.4%,同比增速较前期略有反弹,主要归因于基数影响。
中信证券认为,剔除对香港和台湾出口之后的增速(14%)与总出口增速(14.5%)大体一致,这与去年上半年的情况有所不同,2013年上半年这两个指标发生了显著的偏离。而且6月海关公布的出口先导指标为42.2,为近两年来的次高点;6月和7月官方PMI新出口订单指数均处于50%以上(50.3%和50.8%),7月出口数据与上述领先指标的指向相吻合。因而判断7月出口增速的回升反映了外需改善,而非热钱流入。
7月出口先导指标较6月继续提升0.4个百分点至42.6,7月官方PMI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0.8%,预示出口将延续改善趋势。报告认为,中国经济在二季度企稳,进口需求将随之驱稳,进口项下虚假贸易水分被挤出后,该因素对进口增速的拖累不再加码,未来进口增速略有回升。预计三季度出口12.7%,进口4.2%,贸易顺差在千亿美元左右。尽管顺差扩大有助于外汇占款“周期性”回升,但从趋势性因素看,人民币国际化、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不强制结售汇、央行干预意愿下降);居民部门用汇增加、结售汇意愿下降;经常账户再平衡;热钱流入大幅减少,上述趋势性下行因素叠加周期性上行因素,较之此前千亿元人民币级别的外汇占款增量,预计未来月度外汇占款将维持在百亿元规模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