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轮胎市场在经历2009年开始的三年特保案之后,出口形势一片大好,国内中大型轮胎厂纷纷扩产,小企业遍地开花,进入东营大王镇才能真正感觉到什么是真正的“轮胎之都”,毫不夸张的说一步一个轮胎厂,轮胎产能的迅速扩张促使我国己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轮胎生产大国及世界轮胎制造中心。
我国生产的轮胎中,半钢子午线轮胎70%出口,30%内销;全钢子午线轮胎30%出口,70%内销。整体来看,我国轮胎产量中40%多靠外销,山东省甚至高达60%的轮胎出口国外,这是拉动我国轮胎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外因,也是我国轮胎业的软肋。
回首2013年,在橡胶市场一片凄惨的大环境之下,轮胎企业盈利状况普遍良好,多家企业的利润创下新高。按照企业2013年与轮胎制造业务相关的销售收入进行排名的“2014全球轮胎75强排行榜”,其前十名的最后两个席位依旧为中国轮胎企业,正新国际以47.686亿美元位居第九,杭州中策位居第十,新入榜企业5家,其中4家为中国公司一山东德瑞宝、山东恒宇、山东泰山、山东八一。榜单中有中国企业34家(含中国台湾5家),较去年增加3家,占总数的45.3%。前十强中占据2席、前二十强中占据5席、在17家“20亿美元俱乐部”中占3家、在33家“10亿美元俱乐部”里中国占11家、增长前三位的全是中国企业,分别是山东泰山、青岛森麒麟轮胎、山东恒丰;在轮胎投资额排名中,中国也是轮胎投资额最大的国家。在前75强中有18家外资企业在中国设有独资/合资企业,中国业务为其轮胎销售收入增长作出较大贡献。75强中共有48家在中国生产轮胎,其中前十强全部在中国设有轮胎工厂。可见我国“轮胎生产大国及世界轮胎制造中心”的称号不是浪得虚名。
2014年,繁荣的轮胎企业在刚刚走出美国“特保案”的阴影之后,再次遇上了美国“双反”调查的大棒。我国有40%以上的轮胎出口世界各国,而出口的所有轮胎中有1/3左右出口到美国,美国“双反”调查可以说给正在信心膨胀的中国轮胎企业当头一盆冷水,这不仅仅会阻断我国轮胎出口到美国,也会掀起新的一轮世界各国对我国轮胎的疯狂抵制。
根据2009年美国“轮胎特保案”的经验和教训,虽然国内轮胎厂家和协会等积极做出应诉,但轮胎厂家多数持悲观态度,部分涉案数量多的厂家积极寻求美国以外的国际市场。然而,美国针对我国轮胎出口设置的贸易壁垒,己经带动了很多国家的连锁效应,在美国市场突然遇阻,国内轮胎希望大量销往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之时,才发现针对我国轮胎的贸易壁垒己经如铜墙铁壁,牢不可破。
巴西对中国产大客车、卡车用子午线轮胎、摩托车轮胎、自行车轮胎实施反倾销调查;印度对中国产公共汽车、卡车子午线轮胎、客车和卡车斜交轮胎进行反倾销调查;埃及对自中国进口的卡车和大客车轮胎征收反倾销税超10年;阿根廷对从中国进口的自行车轮胎征收5年惩罚性关税,也曾对中国产轿车、客车、卡车的轮胎也进行了反倾销;欧亚经济委员会(俄白哈关税同盟)对中国卡车轮胎进行反倾销调查;哥伦比亚对中国产大客车和货运机动车轮胎做出反倾销终裁,设定最低售价......
国内轮胎厂家外销处处碰壁之后,个别有实力的大型厂家国外建厂,减少国内轮胎出口的困境,比如玲珑在泰国建厂、赛轮在越南建厂、奥戈瑞在印度尼西亚建厂、双星也在东南亚建厂等等。而大部分厂家采取的措施就是把大批外销碰壁的轮胎涌入国内市场,使本就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彻底陷入深渊,在这批本应外销的“国际轮胎”涌入国内市场后,大部分不出名的中小品牌轮胎的生存岌岌可危,为了生存,价格战不可避免,到目前为止最一般的全钢子午眙,国内销售价八百多一点,而外销价格折合人民币还能在九百多,在国内市场需求疲软的大环境下,产能过剩问题愈显严重,轮胎厂家成品库存快速增加,迫使开工情况急剧下滑,整个市场死气沉沉。
笔者认为,在外销碰壁的情况下,国内轮胎企业将大量的轮胎投入国内市场,必将走上“共亡”之路。在国内市场需求不振的情况下,产能严重过剩,中小企业生存状况受到威胁,轮胎价格快速下滑,经过长时间低迷期的洗牌,能留下的必将是有技术含量、品牌知名度高、价格适宜的中大型轮胎企业,可是在经历过长时间的“厮杀”之后,我国轮胎市场能剩下的也仅仅只有“价格低廉”。
我国轮胎内销外销情况都不佳,其实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技术含量低,价格相对低廉,给其他国家以“倾销”的借口。在人人呼喊国内市场需求疲软之时,新的充气橡胶轮胎的进口数量却依旧维持高位,今年基本维持100万条/月的进口量,为什么在需求不堪的大环境下,进口轮胎的数量整体仍旧呈现上涨的趋势,就是因为我国很多轮胎厂家还满足不了市场对中高端轮胎的需求,进而只能高价购买进口轮胎。
外销碰壁,必然使我国轮胎市场大受挫折,但是笔者认为另一方面也能逼迫我国轮胎企业放弃以前“以量取利”的传统思想观念,用技术含量更高,品质更好的轮胎积极征战中东、拉美、非洲等市场,而不是畏缩国内市场同归于尽。
为了化解巨大的产能,开拓更丰富更多样化的国际市场,山东轮胎企业纷纷把境外参展作为宣要途径。在各大展会上,山东参展企业均占有较大比重。例如,2013年意大利轮胎展,山东展商占中国展商总数的30%; 2014年巴西展,山东展商占35%;2013年巴拿马展,山东展商占69%;2013年新加坡展,山东展商占63%;而在2014年南非轮胎展,山东展商占中国展商总数比例高达75%。我国轮胎企业虽然外销碰壁,但是我们不能停止向国际市场扩张的步伐,积极寻求更多的机遇,才能使我国轮胎市场不再惧怕任何一个国家恶意的抵制。
(以上评论仅为撰稿人经验及观点 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