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 关注微博
贵宾专享
决策系统
网站指导
网站指导
K线走势
K线走势
在线工具
在线工具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胶评专区 » 机构专栏 » 正文

收储难挽橡胶颓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分享到:
   发布日期:2014-12-15
核心提示:近三年来,天然橡胶价格一路走低,上海期货交易所的橡胶期货主力合约价格从2011年2月初的43500元/吨降至今年12月10日的11965...

近三年来,天然橡胶价格一路走低,上海期货交易所的橡胶期货主力合约价格从2011年2月初的43500元/吨降至今年12月10日的11965元/吨,下跌了72.5%。虽然近期国储局宣布再次收储,但在全球经济不景气、国际原油价格连跌、国内进口复合胶大量增加的背景下,橡胶行业的颓势依然难以改变。

三重大山压垮橡胶

目前整个橡胶产业下游需求不足问题比较突出,这是压垮橡胶价格的第一重“大山”。受今年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影响,橡胶的下游消费市场颓势加重,轮胎市场需求持续疲软。在内需不足的情况下,轮胎出口又屡遭其他国家反倾销调查,导致轮胎企业产品滞销现象增多。轮胎企业蓄积的巨大产能一时难以得到释放,低开工率成为常态。这严重打击了橡胶市场做多信心。

第二重大山是原油价格的下跌。由于原油是合成橡胶的主要生产原材料。近一段时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连续大幅下行,意味着合成橡胶成本不断下降。目前国际原油价格已经逼近60美元/桶的低位,这令天然橡胶的价格重心不断下移。

格林期货研究员刘波告诉记者,页岩油、可燃冰等一系列石油替代品的兴起,以及电动车的普及,未来市场对石油的需求不容乐观。石油供求关系难以得到实质性的扭转,原油价格有可能继续维持在低位,合成橡胶的成本就会降低,使得天然橡胶的价格反弹动能不足。

第三座大山是大量复合胶进口对国内橡胶市场的冲击。根据海关统计,2013年我国复合胶的进口量暴增至154万吨,而去年橡胶进口总量为418万吨,复合胶占到了1/3左右。据预测,今年复合胶的进口量将会更大,复合胶的进口接近半壁江山。

弃割与过剩共存

在橡胶行业整体低迷的背景下,12月5日,中国橡胶信息贸易网公开信息显示,国储局下发了天然橡胶邀标文件给云南农垦、海南橡胶及中化国际三家企业,正式启动2014年天然橡胶收储。国储收储预计12.85万吨,生产日期为2014年7月以后生产的国产全乳胶,交货日期为2015年6月30日前,收储投标时间为12月9日。

中国橡胶信息贸易网12月10日称,国储局2014年已经收储橡胶8.75万吨,流拍4.1万吨。对于流拍,市场人士分析可能原因有两点,即出价偏低或货源有限。受季节影响,目前橡胶即将进入停割期,加上当前行业低迷,胶农放弃收割放弃继续管理的现象严重,货源本身就存在问题。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天然橡胶产业现在已经陷入了“过剩”的怪圈。一方面,由于橡胶价格持续低迷,发生了胶农弃割弃管现象,浪费大量橡胶产能;另一方面,根据海关统计数据,2014年前10个月我国进口天然橡胶210.77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3.47%。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国内企业更倾向于使用进口橡胶作为原料,而仅仅把国内产的橡胶用于生产低端橡胶产品。国内大型轮胎生产企业基本使用进口天然橡胶,主要原因是国外橡胶稳定性较好。橡胶原材料在进厂生产之前都要经过检测,如果橡胶组分相差太大,会影响生产出来的轮胎质量,国内橡胶在拉力等性能上比国外的稍弱。

橡胶初加工产品的质量受到各个环节的因素影响。从种植的品种,到胶农割胶,再到初加工的工艺流程,都会影响到最后初加工成品的标准和质量。

在海南,民营橡胶难统一管理以及国营橡胶中普遍存在的刺激割胶现象影响了国内天然橡胶的质量。刺激割胶的现象在海南甚至全国产区都普遍存在。

所谓刺激割胶,其实是胶农或者胶工在割完胶之后,往割创口涂上一种叫做乙烯利的化学物质,而刺激割胶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产量。尽管在我国刺激割胶是被允许的,但是刺激割胶会导致胶水中非胶成分增加,从而降低其生产的浓缩乳胶的质量。而浓缩乳胶恰好是特种橡胶的生产原材料,即使是3%以下的浓度,对成品性能也有很大影响。

国产胶质量不稳定还有就是国内气候原因造成的。气候的变化会导致乳胶干胶含量差别很大,这也会影响最后输出初加工橡胶产品的稳定性。国内生产的橡胶肯定是在国家标准以上的,但乳胶干胶质量参差不齐,对下游加工厂来说,使用起来会比较麻烦。

供给压力不减

除了需求疲弱外,橡胶的供应过剩亦将持续。国际橡胶研究组织IRSG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橡胶的需求量为1132万吨,产量为1204万吨。按照IRSG增速测算,2014年全球需求量只有1176万吨。以橡胶平均8年开割测算,2006年约有300万公顷新增面积将在2014年开割,大约对应47万吨的新增产量,即使考虑到未来有可能出现的厄尔尼诺影响,全球橡胶产量也将达到1213万吨,依然存在数十万吨橡胶将转结为库存。

在天然橡胶如此弱势的情况下,国家收储主要是出于战略需要的考虑,若被认为是托底胶价之举,恐曲解政策本意,也难以改变国产橡胶价格颓势的命运。就当前的形势而言,一次收储很难改变胶价低迷的现状,国储局对橡胶的收储政策是治标不治本,仅仅能从供应端暂时缓解天然橡胶的市场压力,并不能从需求终端进行彻底消化。战略收储计划利多效应非常有限,只能在短期起到提振作用,长期来看,仍然无法改变行业长期低迷的格局。(新金融记者 冯锦浩)


特别提示:本信息仅供您参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橡胶信息贸易网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站内短信(0)     站内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