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CPI回落至1%以下,引发市场通缩担忧。今年通缩风险究竟有多大?在笔者看来,考虑到当前国内需求疲软、大宗商品价格回落以及产能过剩等背景之下,今年通缩风险非常值得重视,但整体来看,笔者预计,全年CPI涨幅或在1.6%左右,仍难言最终会落入通缩。
1月CPI通胀同比上升已经跌破1%,只上涨0.8%,且创2009年1月以来新低。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非食品价格上涨0.6%,均比上月有所回落。从环比来看,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7%,非食品价格环比持平之下,这导致当月CPI环比上涨0.3个百分点。
从食品价格而言,受季节因素影响,鲜菜、鲜果、水产品价格有所上涨,环比涨幅分别为4%,3.9%、2.2%;但同期猪肉价格有所回落,环比下降1.4%,影响CPI下降约0.04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方面,与PPI走低走势相吻合,1月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0.4%,显示能源价格回落的影响。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分别上涨0.4%、0.4%和0.2%。
展望未来,尽管2月是春节年份,受春节到来,季节性因素一般会导致食品价格有所回升,但由于今年气候整体温和,且猪肉价格仍保持整体回落,预计今年2月食品价格将涨幅低于往年春节,非食品价格将继续保持零增长,在此之下笔者预计,2月CPI仍将保持1.1%的低位。
更进一步,诸多深层次矛盾存在,显示今年中国经济面临的通缩风险不容小觑。具体来看:一是内需疲软仍然持续。尽管1月主要经济数据要与2月合并公布,尚未可知。但1月疲软的PMI数据,悲观的进口负增长,不断下滑的工业利润,以及销售环比回落的房地产市场等等都显示,当前中国经济基本面不容乐观。
二是美元走强与全球需求疲软之下,全球大宗商品市场进入寒冬。数据显示,美元指数相比于去年3月已上涨接近20%,从历史来看,美元走势与大宗商品走势往往呈现负相关关系。同时考虑到今年全球需求不足,供应充分,预计今年主要大宗商品价格仍将保持低位,这对国内通缩不利。
三是产能过剩局面仍然持续。当前消费对GDP的贡献已经超过投资,显示伴随着结构性转型的持续,预计消化过剩产能尚待时日。与此同时,房地产市场遇冷,相关产业疲软,也对化解过剩产能不利。
如此看来,今年物价走势不容乐观,笔者预计,全年CPI涨幅或在1.6%左右。虽然这样的涨幅难言通缩,但制造业持续面临实际利率过高的局面,是不利的。笔者认为,未来采取更多措施以保持货币政策中性无可厚非,甚至一系列降准降息措施(如三次降息,五次降准)也必不可少。与此同时,为保证今年宏观经济不出现大的风险,更多配套措施也需同步跟进,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全面推进的改革措施都是努力方向。(瑞穗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