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中旬以来的17个交易日,沪胶主力1509合约从12205元/吨开始上涨,最高涨幅达24.7%,成为2011年橡胶走“熊”以来最有力量的一次反弹。大型橡胶生产商拟联合提高售价成为此次上涨的直接推动力,笔者认为,超过半年的低价盘整已然损害到生产商的利益,他们联合挺价并不稀奇。不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沪胶的波动率或会因较多的干预而加大。
事件始末
4月22日有消息称,包括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商—诗董橡胶公司在内的大型橡胶公司均计划大幅上调产品售价。这九家来自泰国和印尼的橡胶生产商决定在下半年联合上调橡胶售价,并抛弃紧盯SICOM指标胶价的定价系统,不再向该交易所交割橡胶。此外,诗董方面表示,如果此前宣布的措施不能提升橡胶价格,那么公司计划将橡胶产出再削减10%,相当于减产10万吨。
4月28日印尼官方消息称,印尼橡胶协会向印尼商务部正式寄送了旗下六家加工厂会员中止向贸易商销售货物的函件,涉及年橡胶加工能力225.4万吨,占印尼年产量的73%。
去年四季度以来,胶价超过6个月维持低位区间振荡态势,“熊”市末期特征使得原料端价格呈现明显的抗跌性,从上到下的价格节节倒挂,盘面进口利润持续为负。以诗董、泰橡、海胶、中化、GMG、Halyson六家上市公司为代表的大型生产商,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的财报均显示出严重亏损。小型加工企业的生存状况只会更差。
在橡胶现货贸易中,多数大型轮胎制造商为保证采购数量和质量稳定性,采用长期定价,以SICOM近月合约价格为基础,加上一定升贴水,决定其下个月发货的合同价格。因此,加工商利润被大幅压缩后,自然急于摆脱当前全球天然橡胶长约定价的SICOM基准。
后续影响
泰国和印尼的橡胶生产商联合上调销售报价,短期内确实能抬升期现货价格,且可能对中国市场的贸易格局产生一定影响,后续贸易商的操作会变得更为谨慎。
不过,联合挺价行为在持续支撑胶价方面,面临着诸多考验。
其一,5月以后新的割胶季即将来临,胶价反弹到一定高度后,联合挺价的工厂内部难保不会出现抢先出货占领市场份额的现象。且新胶上市前的相对高价无疑为泰国政府消化30余万吨库存提供了有利时机。
其二,国内下游全钢胎和半钢胎企业开工负荷已经回升到位,下游小旺季也基本结束,开工继续回升的力度较弱,且后续可能再次面临消耗轮胎库存的问题。因此,即便上游货源确实紧张(部分贸易商反映外盘烟片货源稀少,美元标胶价格上涨迅速),面对生产商的联合挺价,贸易商的采购积极性也会受限。说到底,市场结构仍对买方有利。
另外,从笔者在云南产区的调研情况来看,割胶开始的时间比往年延迟了一到两周,胶农对后市预期悲观,胶水的供应量却明显增加,客观上增加了沪胶标的全鲜乳胶的原料供应。保值需求的增加也会拖累盘面走势。
综合来看,橡胶价格在经历四年多的下跌后,进入“熊”市后半段,从种植到加工,再到贸易环节,都是伤痕累累。市场规律并不会因此变得“仁慈”,参与者从自身利益出发,任何行为都是合情合理的。但是,价格走势终要回归供需层面。在明确转势的信号出现前,市场的诸多干预措施只是在加大价格波动率。(永安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