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国内经济数据不达标及国际经济环境动荡影响,美联储加息的“鸽子”一放再放。9月、10月按兵不动,并不出预料,但年内能否加息仍显扑朔迷离。美联储再次强调,在美国就业市场继续改善、对通胀在中期内迈向2%目标水平更有信心时启动加息才是合适的。因此,未来两个月公布的经济数据将决定12月中旬召开的下一次议息会议是否会加息。
北京时间10月29日凌晨公布的最新利率决议公告显示,美联储再次维持利率不变。不过,美联储表明将在下次会议决定是否适合加息,届时会考虑就业和通胀是否更接近监管目标,意味着今年内加息的大门仍未关上。
经济形势不悲观
整体而言,美联储会后声明的内容似乎比预期更偏向鹰派。
美联储试图淡化对全球经济风险的担忧。此前,9月议息会议曾提及有关全球经济和金融局势可能抑制美国经济活动的措辞,但在此次会后,声明对此改为“正在关注国际局势”,反映美联储对美国经济形势并不悲观。
美国9月非农就业人数仅增加14.2万人,远低于预期的20万人及今年前8个月的月均20.5万人。美联储在会后声明中对就业市场的措辞也有所修改,删除了劳动力市场“继续好转”的描述,形容就业增长“放缓失业率维持稳定”;9月时的说法是“就业增长稳固失业率不断下降”。
声明还称,美国家庭开支及商业固定投资以“稳步”速度增长,楼市进一步改善,但出口疲弱。
物价方面,通胀持续低于美联储目标,反映早前能源价格和非能源进口价格下跌,长期通胀预期受控,美联储会继续密切关注通胀情况。
消息公布后,美国主要股票指数一度掉头回落,但其后重拾升势,以接近全日最高位收市。
美国RBC全球资产管理公司股票交易主管拉尔森(Ryan Larson)指出,股指回升反映出投资者对于美联储加息是持欢迎态度,因为可视为美联储对经济前景看好的征兆,但也可能是抛空者平仓所推动。
不排除年底加息
美联储的会后声明淡化全球风险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删除了9月会议时,警告全球风险可能冲击美国经济的用辞,同时明确提到将于12月会议时评估进展,以决定是否加息。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会议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以9票对1票,通过维持货币政策不变的决定,里士满联邦储备银行行长拉克尔连续第二次投出反对票,他早前建议美联储应及早加息。
此前,市场对美联储加息意向摸不着头脑,皆因美联储内部产生分歧,出现了“12月加息”、“立即加息”、“今年不加息”三大阵营。以美联储“三巨头”为首一派倾向维持今年内加息,其前提是就业和经济产出继续稳定增长,这一想法是包括美联储主席耶伦、副主席费舍尔在内的美联储主流意见。
另两派为鹰派和鸽派。鹰派包括上次会议投下惟一反对票的里士满联储银行行长拉克尔,主张尽快加息。鸽派则包括美储联理事布纳雷德和塔鲁洛,不倾向今年加息,明言要等到通胀和工资有明显上升迹象,才可以加息。
《华尔街日报(博客,微博)》分析认为,美联储打开12月加息大门,未来每次会议都会考虑是否加息。
有“美联储通讯社”之称的《华尔街日报》记者希尔森拉思(Jon Hilsenrath)撰文称,虽然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但比以前相对清晰阐述了立场,明确指明12月会议考虑是否加息,这意味美联储在12月及之后的每次会议上都会考虑是否加息,又指出此次会后声明删除9月会议时全球风险可能抑制美国经济的说法,表明美联储对全球经济的担忧纾缓。他认为,近期局势的发展令美联储加息的信号变得清晰一些,不过美国经济数据不太稳定、通胀难以反弹仍会是左右美联储加息的决定性因素。
希尔森拉思还指出,耶伦若要争取鸽派支持12月加息,需有较强的理据,令人信服通胀将可回升。他又认为,若美国未来数周的就业和经济数据未能如耶伦为首的主流阵营预期般稳健增长,以及通胀未见有逐步回升的迹象,今年加息的如意算盘未必可敲得响。
美联储官员及外界普遍认为,启动加息时间宜早不宜迟,否则美联储将缺乏弹药应对未来风险。耶伦今年夏天曾向美国国会表明,提早启动加息的优点是可以减慢之后的加息步伐,降低对市场的影响,相反加息时间太迟或迫使短时间内大幅度加息,加剧对经济和市场的冲击。
此次美联储继续按兵不动,12月中旬的会议就成为年内加息的最后机会。不过,分析指出,“提早加息”不等同“年内加息”,美国近期经济数据难言理想,更接连有美联储理事公开表态,认为应推迟至明年才加息。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为谨慎起见,倾向等待这两个月的美国经济数据出炉,到12月再做定夺,甚至可能延至明年才开始加息。利率期货数据显示,12月加息的机率只有30%,54%则押注明年3月加息。
如今,该如何改善与市场沟通,以免再度令投资者措手不及继而引发市场动荡,成为美联储经受的大考验。
全球放水有利股市
全球经济形势仍是趋向宽松。美联储按兵不动之际,各国央行争相暗示或“抢闸”放水。
欧洲央行鉴于经济疲弱,自今年3月起至明年9月,实施每月购债600亿欧元的量化宽松。可是当地经济增长动力仍然不足,尤其在近期难民潮压力下,更需要宽松环境协助经济发展,因此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在近期议息会后表明,决策者将在12月份的议息会议上重新判定宽松计划是否给经济带来足够的刺激,不排除把计划延长至明年9月以后,即量化宽松随时加码,直至经济动力确立为止。
继欧洲央行“放风” 扩大量化宽松计划、中国人民银行降息降准后,瑞典央行今年第四度扩大量化宽松规模,显示全球货币政策走向正常化长路漫漫。
瑞典央行已将量化宽松规模上调650亿瑞典克朗,基准利率则维持-0.35%不变。瑞典央行在声明中表示,全球经济不明朗,加上海外央行持续寻求扩张性货币政策,估计瑞典央行恢复加息日期较上次评估时押后6个月。
新西兰联储最新发布的声明进一步支持了这股宽松浪潮。其在政策声明中称:“为确保未来平均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保持在目标区间的中点附近,(央行)很可能(需要)进一步降息。”
其余可能放宽货币政策的还有澳大利亚。当地第三季度核心通胀意外放缓,并接近央行目标范围下限。掉期市场显示,交易员预料已经连续5个多月按兵不动的澳大利亚央行加息机会由34%飙升至70%。
目前的形势与今年年初极其类似,当时全球主要央行几乎均实施了降息举措,这令日本央行于10月30日会议上进一步扩大宽松政策的机率升高。
此前,野村证券(Nomura)全球外汇策略师后藤佑二郎(Yujiro Goto)在报告中表示:“为数不少的观察者相信日本央行将在会议上进一步扩大宽松政策。此前,日本央行的经济刺激力度已经升级。2014年10月31日,日本央行将年度资产购买目标由之前的60万亿-70万亿日元区间上调至80万亿日元。不过,8月份核心通胀为下跌0.1%,为两年多以来再次陷入通缩。
彭博调查显示,受访的36名研究员中有16人预期日本央行将实施进一步宽松政策,约占受访人数的44%,而该数据早期的调查结果为47%。虽然预期数据出现小幅下滑,但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在上次会议上的乐观态度以及近期美元兑日元的走势并未有效降低扩大宽松政策的机率。日本内阁特别经济顾问滨田宏一在接受采访时称,日本央行不必急于再放水,因为当地通胀撇除油价因素后正在上升。
分析指出,利率低企、资金充裕,是有利股市的条件。流动性可望进一步增加的预期心理将带动风险性资产于年底之前继续推升,除了可望直接受惠于欧洲央行宽松政策的欧洲股市外,亦看好企业获利稳固、经济基本面扎实且近期回调之后本益比(市盈率)回到相对合理水位的美国股市。不过,主要靠游资推动的股票市场会相对产生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