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霸主雄风”再显现,商品“尽失颜”
美联储10月会议纪要显示,大多数与会者认为目前的经济状况适合在今年12月开始加息。此消息一出,市场对美联储年底加息的预期快速升温,引发了美国股市债市调整,驱动了美元指数走强,加剧了商品市场下跌势头。与此同时,美联储官员频繁的讲话,也向投资者传递加息临近的信号。据显示,美联储主席耶伦称12月加息是可能的选项,副主席费舍尔暗示12月行动可能是合适的选择,且纽约联储主席也认为加息所需前提条件或很快满足,加息是对经济有信心的表现。此外,其余地方联储主席也呈现出对12月加息“一边倒”的支持,希望推迟到明年加息的官员俨然成了绝对的少数派。
总体来说,美国经济的增长势头已经明显具有自我维持的能力,而美元的强势将吸引更多外资,从而进一步帮助经济恢复。随着经济和就业市场的恢复,美联储已经没有维持低利率的必要。截至本周三,美元指数高歌猛进,一度攀升至100.17点,创近8个月的新高。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最新数据显示,对冲基金看涨美元的情绪继续升温,而对其他主要货币的净空仓位纷纷创下阶段新高。随着欧央行12月扩大量化宽松概率的加大,美联储年底加息几无悬念,美元兑欧元等主要货币汇率可能持续走强。
在美元强势姿态下,素有大宗商品“风向标”之称的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跌至历史新低,反映全球商品期货价格的主导指数CRB创下自2011年以来的最低值。全球贸易也迎来“寒冬”——亚欧航线基准集装箱运费过去三周暴跌70%,为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严重的下滑,且运费已经跌破航运公司成本线。
主产国去产能缓慢,补贴令低价胶成“风”
作为全球天胶产量大国,面对近些年胶价持续走低的局面,泰国曾数次采取干预措施,但起到的作用均是治标之效,对于治本之策——去产能则表现得畏首畏尾。泰国当局一方面认同去产能有利于胶价从根本上扭转颓势,但另一方面又常常迫于国内胶农施压而放弃初衷,半途而废。
全球天然橡胶生产国协会最新报告显示,今年前10个月,天胶累计产量同比下滑0.9%,至899.4万吨,减产幅度极为有限。尽管上半年泰国、印尼等主要产胶国因干旱而有产量回落迹象,但由于老挝、越南和柬埔寨等后起之国发力,前者天胶减产效应被后者增产所弥补。
为应对胶价的持续回落,产胶国曾号召国内企业提高内部消化能力,但整体效果有限。今年1—10月,印尼、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等成员国天胶消费量同比仅增长3.8%。一方面是外部销售受阻,另一方面是内部消化有限,造成库存积压加剧。据报告数据测算,到今年年底,主要产胶国的天胶库存将明显增加。
在无力改变天胶高库存和高产能的现实环境下,产胶国政府只能先缓解政治压力,其不得不补贴胶农,收储新胶。近期,泰国内阁又批准了价值130亿泰铢(3.65亿美元)的补助计划,并希望以此支撑不断下滑的胶价。
根据以往经验,此举无异于提振割胶积极性,使橡胶维持偏高产量,造成去产能步伐缓慢甚至停滞。虽说泰国政府也通过淘汰老胶园的办法来实现去产能,但目前可淘汰面积较少,难以达到在短期内削减供应端产能的效果。
与此同时,政府补贴还导致割胶成本大幅回落,形成低价胶资源,进而冲击整个天胶市场。目前来看,低价胶已然对消费国形成涌入压力。
整体来说,泰国政府补贴胶农之举不仅令全球天胶市场去产能步伐停滞,甚至还会拉低天胶价格重心。
车市消费改善有限,重卡疲态延续至明年
受益于9月底发布的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实施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的优惠政策,10月我国汽车产、销量较9月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且与上年同期相比,产、销量也有回升,其中销量增长更为明显。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10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8.87万辆和222.16万辆,较9月分别增长15.5%和9.7%;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7.1%和11.8%。此外,1—10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928.03万辆和1927.81万辆,产量略高于上年同期,销量较上年同期增长1.5%。
不仅普通汽车市场产、销有所改善,而且新能源汽车市场继续走强。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10月,新能源乘用车销售2.13万辆,同比增速达到3.1倍,环比增长18%。其中,插电混合动力车销售6044辆,纯电动车销售1.53万辆。在新能源车的各类车型中,低速电动车销量领跑市场。
受益于国内新车销售重新活跃,下游汽车经销商库存有所回落。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报告,10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4.1%,较9月下降1.6个百分点,库存预警指数处于警戒线以上。从构成预警指数的5个分指数看,市场总需求指数为55.2% ,环比上升1.8个百分点。预计11月市场总需求与10月基本持平,厂家会在年底冲量。不过,经销商库存压力依然较大。
由于国内经济下行,汽车市场告别了高速发展的时代,消费者的需求相对减少。9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支持新能源和小排量汽车发展措施,明确从2015年10月1日到2016年12月31日对购买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实施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的优惠政策。
政策因素对四季度车市产生一定的推动效应,但整体回升空间有限,难以创造超预期的增长动力。笔者认为,在弱势需求主导下,沪胶将维持偏弱格局。
胶价低迷一方面是供应端压力迟迟未减轻,另一方面是终端需求未见明显改善。作为天胶需求晴雨表的重卡行业,今年以来一直处于持续萎缩状态,延续至10月,仍在低谷中徘徊。今年10月,重卡市场销售各类车辆约4.4万辆,较去年同期的51296辆下降14%,环比上升5%;1—10月,累计销售45.28万辆,同比下降29%,净减少18万辆。传统“银十”俨然成为萧条的“铁十”,市场需求之惨淡可见一斑。虽然10月同比降幅较9月收窄,但这并非是需求改善引起的,而是去年9、10月的“铜九铁十”导致基数较小所致。
临近年底,在下游物流运输不畅和固定资产投资回落的背景下,用户购车积极性还将下降。整个四季度重卡销售形势都不乐观,全年总量堪忧,对沪胶形成冲击。
中国经济转型步伐较快,与重卡市场相关的转型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潜在经济增长率在下降;二是增长动力转换,即由出口拉动转为内需拉动,由投资拉动转为消费拉动;三是产业转型升级;四是市场力量强化。
这些转型导致重卡市场发展形成两大趋势:一是发展速度下降;二是产品技术加速升级。对于重卡市场销量,笔者认为,随着投资的下降,今年最高也就50万辆这个级别。如果明年经济持续下滑,那么重卡需求将进一步萎缩。
轮胎产量持续下滑,保税区天胶库存攀升
今年,轮胎行业处于新世纪以来最困难的时期。由于下游车市消费增速持续回落,轮胎企业生存现状堪忧。从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分会对44家主要轮胎企业进行统计的数据看出,轮胎行业主要指标全线变“绿”,产量、销售收入、出口量、利润同比大幅度下降,库存相对提高,轮胎投资降至历史最低点。
在生存压力下,轮胎企业不得不降低开工率。截至11月20日,山东地区全钢胎企业开工率为62.9%,半钢胎企业开工率为67.5%,二者均低于往年同期水平。由于开工率下降,今年前9个月,国内轮胎外胎产量为7亿条,同比下降16%,其中9月同比下跌19%。除此以外,从各省市轮胎产量来看,绝大部分有所下滑。其中,河北轮胎产量暴跌,跌幅达到96.3%。去年总产量排在第二位的天津,也有55%的降幅。下游轮胎企业产量回落抑制了企业对原料天胶的采购。
此外,外部产胶国去产能动作缓慢,补贴胶农带来的低价胶涌入国内市场,进一步加剧了天胶供需失衡现状。中国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天然橡胶(包括胶乳)进口量为21.22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9%。
在需求疲弱的背景下,供应量增加无疑会提升社会显性库存。据统计,截至11月中旬,青岛保税区橡胶库存上涨至21.36万吨,较10月底增加0.91万吨,涨幅为4.45%。具体来看,天然橡胶为18.70万吨,较10月底增加0.84万吨,增幅为4.7%,其是此次库存增加的主要胶种;复合胶为0.76万吨,基本与10月底持平;合成橡胶为1.90万吨,较10月底小幅增加0.07万吨,增幅为3.83%。
总体来说,近些年天胶种植业产能扩张迅猛,不仅是老牌产胶国大规模翻种新胶,就连后起之秀也毁林种胶。天胶产量急剧上升,固然是胶价持续回落的重要原因,但更为重要的是全球经济衰退导致需求增长乏力。需求端消化能力减弱,无法“抗衡”供应端的超量增长,胶价因供需失衡陷入“熊”市。
当前,借助地缘政治因素,沪胶战争资源的属性凸显,推动胶价触底反弹,但中期来看,胶价依然处于低迷态势中。美联储升息步伐临近,美元强势,而商品资产纷纷“打折”,天然橡胶自然难逃“覆巢之祸”。与此同时,国内经济处于转型期,终端需求乏力令轮胎企业陷入生存困境,其原料消费能力下降,天胶市场供需失衡严重化和长期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受此影响,沪胶将在“四位数”区域内运行,价格底部还未显现。(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