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期货日报12月24日报道,近期,沪胶价格虽企稳反弹,但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以及天胶供给过剩背景下,中长期难言乐观。
联合挺价无力回天
今年上半年,为了挽救被熊市压迫得奄奄一息的胶价,9家来自泰国和印尼的大型橡胶加工商决定在下半年联合上调橡胶售价。该消息发布之时,正值国内产胶区开割不久,国内橡胶现货“青黄不接”,再加上多头主力的渲染,因而5月前后,胶价在低谷中一跃而起,掀起了一波反弹的涟漪。不过好景不长,下半年沪胶重回下跌轨道,且跌势势如破竹,让我们见识到了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力量。在市场面前,任何投资者必须保持敬畏心理,无论是产业内还是产业外的资金,都无法背离趋势而独立掌控大局。熊市大格局下,无论是来自产业链的联合挺价,还是各国政府的收储救市行为,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库存回升,仓单增加
从青岛保税区橡胶库存走势来看,上半年橡胶库存冲高回落,至年中时降至低位10.67万吨,下半年随着进口量的攀升,库存走高。截至12月中旬,橡胶库存总计为24.38万吨。从胶种结构来看,天然橡胶的库存占比在下半年明显攀升,而复合胶则几乎消失,这与今年我国出台的复合胶新政息息相关。一方面是保税区库存反弹,另一方面交易所橡胶仓单下半年亦有明显增长,最高曾达到16万吨以上。据了解,尽管今年国内产胶区产量同比有所减少,但可交割的天胶仓单数量却在增加。
下游市场内忧外患
对于轮胎市场而言,今年是内忧外患的一年。从山东地区轮胎厂整体开工率来看,大部分时间维持在60%—70%,整体开工水平较2014年低。从国内轮胎月产量走势来看,今年各个月份的产量水平同比均呈现负增长,而前10个月的轮胎总产量同比下跌了16.44%。临近年底,轮胎厂以回笼资金为主,工厂控制库存,整体交投气氛平淡。近几年来,我国轮胎产量一直过剩,除了内销乏力外,出口市场亦遭遇贸易壁垒。我国轮胎产量中大约有45%的比重用于出口,其中美国是中国的第一大出口国,但今年美国的“双反”案后却将国内众多轮胎企业拒之门外。11月欧亚经济委员会决定对进口自中国的载重汽车轮胎产品征收14.79%—35.35%的反倾销税,为期5年。
对于国内的重卡市场而言,今年遭遇了滑铁卢。2015年的重卡销量为2008年以来最低。今年前11个月,重卡市场累计销售49.9万辆,同比大幅下滑27%。
时值12月,沪胶指数已经创下近7年来的最低9640点,这一次我们如去年一般,依然不敢断言底在何方。预计2016年沪胶市场依然难以走出熊市的阴影。这是产能过剩行业不得不付出的沉痛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