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报道,借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利好推动,本周初沪胶主力1605合约呈现突破上行走势,期价摆脱10000—10500元/吨区间束缚,跃升至10500元/吨一线上方。
不过,笔者觉得胶价短期快速拉涨已然缺失供需面支持,加之60日均线处空头反击力度加强,涨势受到压制。预计后市沪胶面临调整的可能性较大。
产胶国救市措施效果不大
对于政策预期的炒作向来在沪胶市场上屡见不鲜,其带来的利多效应也往往呈现昙花一现的景象。尤其是产胶国联袂挺价救市举措,在经历多次盘面检验之后,越来越乏善可陈。
据了解,近日为改善橡胶市场价格水平和提高橡胶市场交易透明度,全球天然橡胶三大主要生产国泰国、印尼和马来西亚一致同意,最迟将于2016年6月成立一个区域性的橡胶商品交易所。此举虽被视为橡胶主产国为提振胶价和争夺话语权而出台的重要措施,但却存在避重就轻的嫌疑,忽略了各产胶国去产能的重要性,同时也低估了其他“后起之秀”产能扩张对胶价的冲击力。其中,以越南为代表的后起之秀在近些年产能扩张最为明显。
有关数据显示,今年越南天胶产量、出口量同比去年均有明显增长,基本填补了传统产胶国印尼和马来西亚的减产空缺。此外,还有柬埔寨、老挝和缅甸等国每年的新胶园投产均保持20%—30%增长幅度。主要产胶国若不能大幅度削减产能,就全球角度而言,供应端难获得显著改善可能。
轮胎行业的生存压力令人堪忧
今年,国内轮胎行业陷入销售继续萎缩和亏损面加大的困境,但笔者认为这可能不是最糟糕的,因为明年该行业的生存环境或将更加恶劣。原因有以下四点:
第一,随着今年美国商务部正式执行对华轮胎“双反”调查后的高额惩罚性关税,预计2016年中国轮胎在美国市场的份额将会下滑,销售额以及利润率也会大幅回落。
第二,上月欧亚经济委员会发布对中国载重汽车轮胎反倾销终裁公告,决定对进口自中国的载重汽车轮胎产品征收14.79%—35.35%的反倾销税,为期5年。由于欧亚经济成员国主要包括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由此中国载重轮胎可能会在以后几年丢失部分独联体国家的销售渠道。
第三,印度进口轮胎的关税平均在6.5%—8%,但针对用于生产轮胎的天胶原材料税率却在25%左右,因此,今年以来印度不断加大中国轮胎的进口数量,这引起了当地本土轮胎企业的不满。目前这些企业正向印度政府呼吁,希望能出台高关税来遏制中国轮胎的“侵蚀”,其呼声与日俱增,预计未来中国轮胎企业在新兴市场将面临同样的“双反”压力。
第四,中国内地重卡销售依然低迷,明年企稳回升的可能性较低,尽管乘用车市场在近两月出现大幅增长态势,但能否延续乐观势头仍有待观察。因此,对于轮胎企业而言,内销市场显然陷入了一个“吃不饱”局面。在外部市场“四面楚歌”、内部环境“危机四伏”的环境下,明年轮胎行业的生存压力令人堪忧。
总之,沪胶此轮反弹借助利多预期炒作的成分较大,投资者应理性、谨慎对待目前以及明年的沪胶行情,不盲目但也不必过分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