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公布的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中国外贸仍然保持着15.9%的两位数增长,其中进口、出口分别增长21.5%、11.7%。
然而,10月当月的进出口增速出现了双双回落,其中,进口、出口的增速为15.9 %、6.1%,相比9月分别回落了3.6、2.9个百分点。
外需疲弱、国庆中秋季节性因素可能是10月外贸增速回落的重要原因。随着基数的抬高,汇率上升效益的日渐显现,未来中国外贸料将进一步承压,10月的外贸先导指数也连续两个月回落,降至41.6。
分析认为,当前中国外贸“有喜有忧”、“有拖有拉”、“有推有挡”、“有虚有实”。从内部看,外贸稳增长调结构等一系列措施已初见成效,自贸区、“一带一路”也在拓展新的发展空间,然而中国传统的外贸竞争优势正在加速消失,这需要中国外贸的转型升级,培育外贸新优势。从外部看,世界经济的持续复苏为外贸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然而贸易保护主义仍在抬头,中国外贸仍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喜忧参半”的外贸成绩单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10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2.5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9%。10月当月的进出口总值为2.24万亿元,同比增长10.2 %。其中出口1.25万亿元,增长6.1%;进口9940亿元,增长15.9 %。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前10月中国外贸总体上“有喜有忧”:“喜”的是,中国外贸仍整体保持回升态势,外贸在“三驾马车”中的动力正在恢复,今年的外贸甚至出口都有可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忧的是外贸复苏的持续力是否能保持,10月当月的进出口增速相比9月分别回落了3.6、2.9个百分点。
“与周边的国家地区相比,按美元计,10月中国台湾地区的出口下滑到3%左右,进口更是下滑到0.1%;韩国10月出口较上年同期增长7.1%,远低于9月35%的增长。”白明表示,这说明外贸复苏的整体外部环境仍然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
交行金研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表示,根据往年经验,10月是四季度第一月,也是长假月份,贸易数据可能季节性走弱。“今年国庆中秋双节齐聚10月,季节性影响强于往年,出口额环比较为明显的减少,属正常现象。”
白明指出,10月外贸数据的变动“有虚有实”:前三季度外贸的复苏在很大程度上受基数较低、汇率波动等因素的影响,而如今汇率已趋平稳,基数已经抬高,外贸增速更多地反映了外贸的真实增长。
2016年,中国进出口呈现前低后高、逐季回稳的态势,四季度进出口由前三季度的下降2.6%转为增长3.8%。受此影响,今年四季度进出口增速可能呈高位趋缓态势。
“今年最后两个月,外贸的同比基数会进一步提高,去年10月份外贸增速为-0.6%,而在11月、12月,这一数字分别为8.9%、4.9%,同期的高基数将影响今年四季度进出口的增速。”白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