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汇局:4月我国国际收支口径的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顺差2201亿元
外汇局:2021年4月,我国国际收支口径的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收入18276亿元,支出16076亿元,顺差2201亿元。其中,货物贸易收入16567亿元,支出14018亿元,顺差2548亿元;服务贸易收入1710亿元,支出2057亿元,逆差348亿元。
2、世贸组织:全球商品贸易广泛复苏势头可能加速
世贸组织周五发布报告称,在消费者需求强劲的情况下,全球商品贸易广泛复苏的势头可能加速。世贸组织季度商品贸易指数升至109.7,最新数据大致符合世贸组织目前的贸易预测,即2021年商品贸易量预计增长8%。报告称,航空货运、电子和汽车贸易强劲增长,反映了消费者信心改善。但新冠疫情继续对贸易前景构成最大威胁,因为复苏势头很容易被新出现的疫情所破坏。
3、拜登向国会提交6万亿美元的2022财年预算
美国总统拜登当地时间5月28日提出了总值6万亿美元的2022财年预算,详细阐述了拟议中大幅增加的联邦开支细节。预算上交给国会后,预计将在签署前有所改变。拜登将其预算的重点放在了部分优先领域,包括基础设施、教育、研究、公共卫生、带薪休假和儿童保育等。此次提出的预案包括了美国就业计划和美国家庭计划。
4、美财政部预计拜登加税计划十年增收3.6万亿美元
美国财政部发布的“绿皮书”显示,美国总统拜登的加税计划将在未来十年带来3.6万亿美元的税收收入,这将成为拜登4万亿美元重建经济和社会保障网络计划的主要资金来源。此外,白宫公布了6万亿美元的2022财年预算提案。一名财政部官员称,“绿皮书”假设资本利得税上调的生效时间可回溯到该计划提出之时,也就是4月底。另一位官员称,财政部需要与国会合作确定合适的生效时间。
5、美国通胀指标又爆表了
据美国商务部统计,美国4月PCE物价指数同比升3.6%,超预期升3.5%,较前值2.3%大幅提高,创2008年以来最快增速,远高于美联储的官方通胀目标2%。
6、IMF总裁:开展绿色基础设施投资可使全球GDP每年提高0.7%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表示,中国在2060年之前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展现了重要的领导作用。IMF的研究表明,开展绿色基础设施投资,同时实行碳定价,可以使全球GDP在未来15年内每年提高0.7%,同时还能创造数百万就业机会。
7、IMF总裁:未来5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将超过四分之一
IMF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29日在参加国际金融论坛2021年春季会议时称,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测上调到8.4%,这得益于中国净出口的增强。“我们还预计,从现在到2026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将超过四分之一。”
8、债务货币化 美国打算再次“收割”世界
当地时间28日,美国总统拜登提出本届政府的首个财政预算案,“标价”6万亿美元,预算赤字为1.84万亿美元。照这个花钱的规模,美国政府支出将达到二战以来的最高水平,并带来一系列难以预料的影响。实际上,美国政府玩的是一套“债务货币化”的魔术,名词解释是这样的:财政赤字货币化又称政府债务货币化,指以增发国债为核心的积极财政政策导致经济体系中货币供量的增加。俗话说就是“印钱”。
9、美国放水6万亿,中日英等七国已抛售3216亿美债
当地时间5月28日,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表示,拜登近日公布的6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8万亿元)预算案,会让美国已处于历史高峰的国债再推向更高点,但尚未超过该国的财力范围。在此情况下,美债的海外主要“债主”已经开始大举抛售美债。据统计,2021年3月,日本、中国和英国等七大买家共计抛售了50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216亿元)美债。
10、美国交通部长:基础设施谈判"不能永远持续下去"
美国交通部长皮特·布蒂吉格周日表示,参议院民主党人和共和党人必须在6月7日之前就基础设施制定明确的方向。无论是否有共和党的支持,民主党人都计划在下个月制定一项全面的基础设施计划,以便在今年夏天通过一项法案。两党正在进行谈判,但尚未就该计划的内容和支付方式达成一致。
11、日本政府再次延长东京、大阪等9地紧急事态宣言
日本首相菅义伟宣布将9地的紧急事态宣言延长至6月20日,与冲绳县正在实施的紧急状态期限一致。
12、马来西亚4月出口同比增长63%
根据马来西亚国际贸易和工业部统计数据,马来西亚4月出口同比增长63%,为1998以来最快增速。
13、印度13亿人仅3%完成疫苗接种
印度卫生部29日报告,印度单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173790例,为45天以来最低水平。印度本月向所有18岁及以上人群开放新冠疫苗接种。尽管是全球疫苗生产大国,印度眼下仍无法满足国内疫苗需求。印度超过13亿人口中,迄今只有3%完成疫苗接种。
14、6月1日起马来西亚将进入全面封锁
据马来西亚《星洲日报》5月29日报道,因马来西亚总理府28日晚宣布,为更好防控疫情,从6月1日起,该国将进入为期14天的全面封锁期,首都吉隆坡29日各大超市已人潮汹涌,抢购与囤货潮再次出现。
15、欧佩克+本周会议或坚持当前产量政策
欧佩克消息人士表示,欧佩克+可能在本周二的会议上坚持当前逐步放宽石油供应限制的步伐,产油国平衡了需求复苏预期以及伊朗可能增产的情况。两名欧佩克+消息人士匿名表示,没有就修改7月石油减产水平进行协商,另外两名消息人士表示,产油国应坚持当前逐步增产的一系列做法。一名欧佩克+消息人士被问及伊朗供应重回市场的讨论时表示,伊朗供应增加的前景仍然不可忽视。
16、财政部:1-4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4倍
财政部数据显示,1-4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222153.7亿元,同比增长32.2%,两年平均增长8.4%。1-4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13617.8亿元,同比增长2.4倍,两年平均增长10.0%。
17、央行主管报纸:未来可能推动人民币贬值的四大因素不能忽视
央行主管的《金融时报》发表评论员文章称,未来可能推动人民币贬值的四大因素不能忽视。一是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二是美国经济强劲复苏带动美元走强。三是全球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和供给能力恢复。四是美国资产泡沫可能破裂,全球避险情绪升温。若未来通胀持续超预期,联储很可能收紧货币政策,资金从新兴市场大幅回流美国,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货币将面临明显贬值压力,需要警惕。
18、证监会:抑制大宗商品市场过度投机
针对近期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较大,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5月28日表示,证监会高度关注,证监会不断强化市场风险监测,有效防范市场风险,抑制市场过度投机,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证监会也将加强与宏观经济部门的协作,做好大宗商品的宏观调控工作。
19、证监会:完善大宗商品期货监管和风控制度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超表示,证监会将紧扣注册制改革这个牛鼻子工程,坚持稳中求进,做好试点总结评估和改进优化,完善相关配套制度规则,为全市场注册制改革积极创造条件,并以注册制为牵引,推进发行、上市、交易、退市、信息披露以及促进中介机构归位尽责,强化监管和风险防范,加强投资者保护等一系列关键制度持续优化,会同有关方面积极推动完善债券市场基础制度,稳步推进基础设施领域公募REITs试点落地,配合推动期货法出台,完善大宗商品期货监管和风控制度,为稳价保供积极贡献力量。
20、经参:监管持续发力 大宗商品市场格局生变
5月以来,随着中央层面多次喊话,以及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相继约谈、发声,部分大宗商品价格明显回调。据了解,“大涨大跌”之下,终端成本传导分化,一些下游企业停产观望意愿强烈。有业内人士认为,大宗商品价格未来将向供需基本面倾斜,整体有望趋于稳定。
21、中汽协:芯片供应紧张的局面将延续到三季度
在28日上午的上衍有色论坛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从影响周期上看,二季度大概率将继续延续短缺情况,主要原因是芯片短缺问题发生后,上游芯片企业新增产能未完全释放,当前供需不平衡情况上位改善。现货货源主要掌握在分销环节,逐利的行为还有待制止,间断式供应还会继续持续。上半年芯片问题影响预计在10%以内,供应紧张的局面将延续到三季度,四季度或有缓解。
22、中汽协:4月汽车企业出口15.1万辆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21年4月,汽车企业出口15.1万辆,环比增长13.7%,同比增长1.1倍,创历史新高。2021年1-4月,汽车企业出口51.6万辆,同比增长88.1%。
23、电力缺口加大 南方多省启动有序用电
南方区域电力供应紧张持续。广东、广西和云南陆续启动有序用电。5月27日,广东省东莞市南城街道办事处披露,今年东莞全市供用电形势严峻,错峰用电措施或将延续至年底。5月中旬伊始,广东在17个地级市启动有序用电,包括,广州、佛山、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潮州、汕头、肇庆、江门等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