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最新全球经济展望报告
该报告预测,在G20成员国经济体中,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2021年中国经济将增长8.5%,2022年预计将增长5.8%,均高于全球经济增长水平。此外,就全球而言,2020年第四季度的经济增长水平仍比新冠疫情大流行前一年的预期低4%。据估计,2021年第一季度全球经济增速将放缓至0.5%左右。(央视新闻)
2、央行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银行:为加强金融机构外汇流动性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21年6月15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5%提高到7%。
3、OECD: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增长5.8%
经合组织预计,2021年全球GDP增速为5.8%,此前预计为5.6%。预计2022年全球GDP增速为4.4%,此前预计为4%。该报告还预测,在G20成员国经济体中,2021年中国经济将增长8.5%(今年3月预测值为7.8%),2022年预计将增长5.8%(今年3月预测值为4.9%)。报告预计,美国2021年和2022年经济增速将分别为6.9%(今年3月预测值为6.5%)和3.6%(今年3月预测值为4.0%)。
4、七国集团公报草案承诺致力于长期公共财政可持续性
在七国集团公报草案中,七国集团财长将承诺在支持经济增长的同时致力于长期公共财政更可持续发展。七国集团还将表示支持达成全球最低税率等公司税方面的协议。会议将于6月4-5号召开。
5、印度一季度经济同比增长1.6%
印度中央统计局5月31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印度一季度经济同比增长1.6%,符合市场预期。中央统计局同时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截至2021年3月的上一财年,印度经济萎缩7.3%,好于此前萎缩8%的预期。
6、疫情风暴刮向东南亚:越南也扛不住
新一波疫情已经迅速蔓延至全越南30多个省市。对于此次失守的原因,越南认为新冠病毒的变异恐怕要负很大的责任。这种变异毒株混合体“非常危险”,传播性更强,能在空气中迅速传播。
7、日本紧急状态覆盖四成人口
由于还未能有效地控制新冠疫情,日本首相菅义伟此前已宣布将东京都、大阪府、北海道等9地原定5月底到期的紧急状态延长到6月20日。加上冲绳县,目前日本有10个都道府县的紧急状态将持续到6月20日。由此,当前的紧急状态地区覆盖日本大约40%的人口。
8、专家:有迹象表明英国已处于第三波疫情初期
据英媒报道,为政府提供医疗咨询建议的科学家表示,有迹象表明英国正处于第三波新冠肺炎疫情的初期。英国剑桥大学病毒学及临床微生物学教授拉温德拉·古普塔表示,尽管英国新近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例整体数字“相对较低”,但首先在印度出现的变异病毒感染情况却出现了“指数级增长”的态势。古普塔教授指出,英国已经进入到新冠肺炎第三波疫情的初期,目前至少有四分之三的病例都是感染的首次在印度发现的变异病毒。
9、OPEC+预计石油市场供应收紧
OPEC+收紧对全球市场市场的展望,预计若不进一步增产,今年剩余时间的石油库存将大幅下降。据彭博,OPEC+委员会预计,过剩石油库存将在下个月末接近消耗殆尽。从9月到12月库存将下降至少200万桶/日。OPEC+部长级会议将于周二召开。
10、欧佩克维持对2021年原油需求增速预期为600万桶/日不变
欧佩克秘书处向联合技术委员会(JTC)递交的文件显示,欧佩克秘书处认为目前油市前景比上月会议期间更为严峻。预计今年油市赤字将为平均140万桶/日,4月时预计为120万桶/日。欧佩克维持对2021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速的预期为600万桶/日不变,但下调了对竞争对手的原油供应量预期。文件还显示,欧佩克预计今年9月-12月原油库存降幅将超过200万桶/日。
11、达里奥:人民币将比大多数人预期的更早成为全球储备货币
桥水基金创始人达里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人民币将比大多数人预期的更早成为全球储备货币。美元目前是全球储备货币,但达里奥表示,未来几年人民币的作用可能会大得多。他补充称,未来几年可能会有更多的全球贸易和金融交易以人民币计价,这将有助于人民币在国际上得到更广泛的使用。
12、亚欧航线集装箱运费首破1万美元
国际物流咨询公司德鲁里发布的世界集装箱指数(Drewry World Container Index)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从上海到鹿特丹的40英尺集装箱运费涨至10174美元,较前一周上涨3.1%,同比上升485%。
13、统计局:5月中国PMI为51%
5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0%,微低于上月0.1个百分点,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上,制造业保持平稳扩张。从分类指数看,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高于临界点,原材料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均低于临界点。
14、统计局解读5月中国PMI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价格指数为近年高点。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72.8%和60.6%,高于上月5.9和3.3个百分点。从行业情况看,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上游行业两个价格指数均高于73.0%,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指数连续三个月高于80.0%。
15、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指导意见》
要求严格“两高”项目环评审批。石化、现代煤化工项目应纳入国家产业规划。新建、扩建石化、化工、焦化、有色金属冶炼、平板玻璃项目应布设在依法合规设立并经规划环评的产业园区。意见提出,提升清洁生产和污染防治水平。新建、扩建“两高”项目应采用先进适用的工艺技术和装备,单位产品物耗、能耗、水耗等达到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依法制定并严格落实防治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的措施。国家或地方已出台超低排放要求的“两高”行业建设项目应满足超低排放要求。鼓励使用清洁燃料,重点区域建设项目原则上不新建燃煤自备锅炉。鼓励重点区域高炉-转炉长流程钢铁企业转型为电炉短流程企业。
16、汽车产业利润保持增长,面临原材料涨价等挑战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前4个月,汽车制造业完成营业收入近2.9万亿元,同比增长51.7%,增速高于同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总额的7.6%。今年前4个月,汽车制造业累计实现利润近1800亿元,同比增长1.6倍,高于同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速,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的6.9%; 但与此同时,“缺芯”以及钢材等原材料涨价也在影响汽车产业的营收和利润。4月份,汽车制造业实现利润增速比前3个月有所回落。在钢材价格连续上涨后,今年以来,已有40余家轮胎企业宣布涨价。
17、5月份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2.9%
5月31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显示,2021年5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2.9%,同比、环比双降,分别下降1.3和3.5个百分点,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荣枯线之上。
18、上期所年内查处异常交易608起
截至5月28日,上期所年内共处理异常交易行为608起,对日常监控中发现的38起涉嫌违规线索进行排查并采取自律监管措施,对1起涉嫌违规线索立案调查,1起违法线索移交证监会,配合受害方将3起涉嫌利益输送违法线索移送司法机关,对7起案件13名客户进行自律处分。上期所相关负责称,上期所后期将根据前期监管中市场呈现的特征,继续贴近市场发展实际,重点对以下三方面加强监管:一是提醒交易软件风险;二是严查利益输送类案件;三是加大对未如实申报实控账户的监管力度。
19、大宗商品超级周期面临疑问 基金削减多种商品多头持仓
大宗商品市场正在热议今年以来的超级涨势是已经结束,还是会在暂停后继续。目前投资者正减持从农作物、铜到天然气在内各种大宗商品的多头仓位。据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和洲际交易所(ICE)数据,在彭博大宗商品指数跟踪的23种大宗商品中,对冲基金持有的20种商品头寸在上周出现11月以来最大幅度的下滑。大宗商品涨势可能不会结束,但是否触及新高可能取决于供需而非投机性买盘。
20、经参头版评论:稳定大宗商品价格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需要采取措施增加大宗商品供给,解决供求错配,稳定大宗商品价格,让小微企业自身获得更好发展并推动经济更好发展。首先,依靠市场化方法稳定大宗商品的供与求。其次,采用管理手段打击大宗商品投机行为。再次,积极引导各类主体对大宗商品价格的预期。最后,为小微企业营造更友好的生存发展环境,间接降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小微企业经营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