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盟制造业持续三个月萎缩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9月1日报道,金融信息公司埃信华迈当天发布研究报告称,新冠疫情在各地回弹及防疫措施尚未解除,使东盟制造业持续三个月萎缩,8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下滑0.1至44.5。报告显示,过去几月增长强劲的新加坡扭转前一个月扩张状态,PMI从7月份的56.3这一过去八年新高,跌至44.3,陷入萎缩状态。这是自去年5月以来,东盟7个主要制造业国家首次一起陷入萎缩状态。
2、机构评美国8月ADP数据
美国私营部门8月份雇用的工人远远少于预期,但劳动力市场继续稳步复苏,8月份就业市场指标喜忧参半。薪资计划和跟踪公司Homebase的数据显示,8月份员工工作指数较7月份下降。美国8月企业新增就业人数低于预期,反映出持续的招聘挑战,并暗示就业市场复苏放缓。招聘增长低于预期表明,企业仍在努力吸引应聘者,填补创纪录的空缺职位。
3、机构评欧元区7月失业率
欧元区7月失业率从6月修正值7.8%降至7.6%,明显低于2020年7月触及的8.4%,突显出欧洲央行对经济持续复苏的看法。 6月至7月间,失业岗位减少35万,比2020年7月减少152.1万。青年失业率从6月份的17.2%回落至16.5%。 欧洲央行星期三早些时候表明,继续关注经济复苏。
4、日本央行副行长暗示可能下调经济评估
日本央行副行长若田部昌澄暗示央行可能在本月的政策会议上下调经济评估,此前创纪录数量的感染病例迫使紧急状态范围扩大并延长。若田部昌澄周三演讲时表示,没有把日本经济描述为“已呈复苏趋势”。这一字眼自2021年初以来一直是央行评论中的一个固定用语,若田部昌澄在今年此前的一次演讲中也使用了这个词。
5、美国即将停发失业救济金,劳动力市场面临挑战
现实可能不如美国人预期的那样顺利。9月本是美国人预期恢复正常生活的拐点,但这可能仍是一个“多事之秋”。本周末,美国总统拜登在3月签发的每周300美元的失业救济金即将到期。美国智库世纪基金会估计,届时将有750万工人不再有资格拿到一分钱。
6、机构分析美国8月ISM制造业PMI数据
运输设备方面,虽然销量持续强劲,但由于芯片供应问题,产量有限。电气设备、电器及元件方面,零件短缺是最大的业务限制,企业无法在合理的交货期内完成订单。 现在订单已经预订到2022年,随着企业在第四季度遭遇周期性高需求,情况将变得更糟。
7、OPEC+上调2022年石油需求增长预测
据知情人士透露,该组织专家已将2022年石油需求增长预测从此前的328万桶/天上调至420万桶/天,并预计全球石油需求在2020年因新冠疫情而创纪录地减少约900万桶/天后,到2021年将增长595万桶/天。值得注意的是,基准布伦特原油交易价格超过每桶72美元,接近多年来的高点,而更高的需求预测或将加速OPEC+增加石油产量。
8、8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降至49.2
受疫情汛情影响,8月中国制造业由扩张转为收缩,景气程度减弱。9月1日公布的2021年8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下降1.1个百分点至49.2,自2020年5月以来首次落入收缩区间。
9、8月重卡和挖掘机销量同比下降52%和21%
根据第一商用车网初步掌握的数据,今年8月份,我国重卡市场预计销售各类车型6.2万辆左右(开票数口径),环比下降19%,同比下滑52%,销量比去年同期减少了近7万辆。CME工程机械网的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8月,挖掘机销量17200台左右,同比增速-21%左右。尽管工程机械销量数据不佳,但业内人士预计,行业最低迷的时刻即将过去,随着专项债加速发行,最快9月起销量数据将出现改观。
10、上海港8月份集装箱吞吐量创下单月新高
在疫情防控不断升级以及恶劣气象等因素的影响下,上海港8月份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31.8万TEU,创下单月生产纪录,并于8月19日以158858TEU打破单昼夜集装箱吞吐量纪录。
11、8月期货市场成交量同比增长15.88%
中国期货业协会今日发布数据显示,以单边计算,8月全国期货市场成交量为639171908手,成交额为522229.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88%和13.61%,环比分别增长3.52%和4.94%。
12、方星海:深入推进期货市场制度型开放
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表示,继续扩大特定开放品种范围,拓宽开放模式,更多采用保税交割和现金交割模式,便利国际投资者参与。更加注重制度规则与国际市场的深层次对接,深入推进期货市场制度型开放,同时要强化与境外监管机构的跨境监管与执法合作。在扩大开放中提高我国大宗商品市场的定价影响力,着力在大豆、棕榈油、PTA、原油等品种上在亚洲时区率先形成突破。
13、刘世锦:大宗商品价格上升是短期现象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刘世锦9月1日在“2021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上致辞时表示,大宗商品供求基本面并未出现根本性改变,价格上升是短期现象。从中长期来看,大宗商品供求关系的基本面并未有大的改变,经济恢复常态后,上中下游领域产能普遍过剩的格局仍将维持。此次PPI上涨是短期的,而且向CPI的传导也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