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4月1日消息,3月新冠疫情在全国多地蔓延,防疫措施进一步收紧,对制造业生产经营造成明显冲击,当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录得48.1,降至2020年初首轮疫情防控以来最低水平。
4月1日发布的2022年3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较上月回落2.3个百分点至48.1,再度落入收缩区间,录得2020年3月以来最低值,表明制造业景气度受到疫情较严重影响。
这一走势与国家统计局制造业PMI一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3月制造业PMI录得49.5,较2月回落0.7个百分点,五个月来首次跌至收缩区间。
从财新中国制造业PMI各分项指数看,制造业供给和需求全面收缩。3月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为2020年3月以来最低,反映3月以来全国多地暴发的局部疫情,使得制造业供应链受阻,生产秩序受到影响,整体需求尤其是消费品需求较为疲弱。
海外需求亦大幅下降,加之运输条件恶化,拖累3月出口新订单指数在收缩区间进一步下降,录得22个月来新低。调查样本企业表示,疫情、运输交货难、市况因俄乌局势而更加不稳,导致销售受挫。
尽管制造业供需转弱,但3月就业指数结束连续七个月收缩态势,重回扩张区间,显示就业市场总体稳定、或略有好转。不过,就业指数扩张幅度轻微,还有部分企业反映,受疫情影响暂缓招工。
受防疫措施影响,3月供应商供应时间指数进一步下降,平均供货速度降幅为五个月来最急剧。由于供需两弱,制造业企业相应减少采购量,当月采购指数回落至收缩区间。因需求弱、采购成本高等,企业增加动用现有库存,导致产成品库存和原材料库存有所减少。 俄乌冲突以及后续制裁措施,对相关供应链造成破坏,大幅推升大宗商品价格。3月制造业企业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双双升至五个月来高点,两个指数连续三个月在扩张区间攀升,显示通胀压力持续加大。能源和金属价格上涨尤其明显,并对下游价格有所传导。3月制造商上调产品售价,整体加价幅度可观,为2021年10月后最大。
制造业企业家对未来一年生产前景的信心有所减弱,3月生产经营预期指数低于长期均值逾2个百分点。厂商提及的一系列不利因素中,最突出的是疫情导致的不确定性、俄乌局势以及成本激增。乐观因素普遍是公司计划扩张,以及全球经济状况预期随疫情消退而好转。
财新智库高级经济学家王喆表示,2022年3月,受国内局部疫情暴发因素影响,制造业景气度大幅转弱,供给收缩,需求承压,外需也有所恶化,就业市场相对稳定,通胀压力持续上升,市场乐观情绪有所减弱。目前国内正面临2020年初以来最为严峻的疫情形势,同时,外部不确定因素增加,俄乌局势前景不明,大宗商品市场大幅波动。多种因素形成共振,加剧了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滞胀风险凸显。政策层面则面临双重“精准”挑战:提高疫情精准防控水平,在生产生活正常秩序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中取得平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做到精准施策,关注弱势群体,加大对重点行业和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稳定市场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