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宣布将在2024年7月4日至11月2日期间对中国进口电动车加征临时关税。在做出这一决定后,如果没有遭到有效多数欧盟成员国的反对,或者在与中国协商后也未能降低关税惩罚力度,那么欧盟对于中国进口电动车加征关税一事将板上钉钉。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加征的临时关税是以到岸价(货物成本、保险费和运费)来确定的,因此关税惩罚措施对于终端用户零售车辆成本的影响将被稀释。
在临时关税政策落地后,中国乘用车车企是否依然能保持积极的发展势头?该机构给出了肯定的预测结果,但表示比亚迪和名爵等车企的增速或将因这一政策而放缓。
中国电动车普遍存在价格优势
加征关税的决定源于一项调查得出的结论,即中国政府出台的新能源车补贴政策导致了中国产纯电动车的售价虚低。不过,中国车企也通过垂直整合以及掌控电池等电动车供应链中的关键零部件积累起了名副其实的成本优势。随着自主生产的零部件数量越来越多,车企得以实现长期成本优势以及更高的利润率。
虽然部分中国车企具有这样显而易见的优势,但其品牌在欧洲地区的辨识度、知名度以及对销量的拉动作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品牌成长阶段,将车价保持高位有助于树立质量和残值方面的声誉。以比亚迪为例,该车企同一款车型在欧洲的售价有时是国内售价的两倍或接近三倍。比起降价潮引领下的国内市场,这一策略使得比亚迪等车企通过欧洲市场的汽车销售业务实现了更高的利润率。
因此,即便加征了临时关税,中国车企依然可以利用普遍存在的成本优势以低于欧洲市场竞争对手的价格出售旗下产品,而这样的价格水平仍远高于国内市场。不过,加征关税将会使中国车企的基础利润率受到不同程度的侵蚀,新的关税体制或将最终致使欧洲以高昂的财务和时间成本实现汽车装配业务的本地化。
低价销售策略带来经济型汽车市场的成功
名爵和奇瑞是目前为止在欧洲市场销量最高的两家中国车企,这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因于两者的燃油车销量,因为燃油车尚未受到欧盟新关税政策的影响。两家车企将经济型汽车市场作为目标,旗下产品的售价低于非豪华车市场车企(如大众)。在通胀和利率持续高企的时期,名爵和奇瑞的产品为饱受高昂车价困扰的欧洲消费者提供了具有吸引力的选择。
尽管新的关税政策即将落地,但该机构仍认为中国车企将在欧洲经济型汽车市场实现进一步增长。由于欧洲车企目前缺乏中国纯电车企的效率和低成本结构,它们要在晚些时候才能推出入门级纯电车型以避免收入损失,这令中国纯电动车在经济型汽车市场的领先优势更为明显。
中国车企在欧洲高端车市场走向成功仍有待时日
在奥迪、宝马、梅赛德斯-奔驰、特斯拉和沃尔沃主导的欧洲高端车市场,该机构认为中国车企会面临更大的发展阻力。在高端车市场,影响消费者决定是否购车的因素不仅限于价格,还在于品质认知度、客户服务、产品残值和维保成本等难以在短期内发展成形的因素。截至目前,只有蔚来汽车以及海豹(Seal)等部分比亚迪车型采取了更接近高端车的定价,但相关车型的销量与现有的欧洲主要高端车企相比不过是九牛一毛。打入欧洲高端车市场的难度众所周知,现代汽车旗下的捷尼赛思品牌也在二次登陆欧洲市场的过程中陷入了困境。
在此背景下,中国车企将纯电动车视为一大发展拐点,包括比亚迪和蔚来汽车在内的车企均试图通过挑战电池创新技术的极限来赶超在燃油车领域拥有传统优势的西方车企。从电动车的技术规格上看,中国车企生产出类似于甚至优于西方车企的产品已经不存在障碍。不过,开发了“刀片电池”尖端技术的比亚迪仍在摸索欧洲消费者的偏好。根据所得到的用户反馈,比亚迪移除了贯穿部分车型尾部的“Build Your Dreams”标语,取而代之的是更简洁的“BYD”标识。
成为一个令消费者心甘情愿买单的品牌通常需要一种悠久的历史积淀,即实现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与企业名称或标识的挂钩。这一定律不仅适用于汽车行业,在各行各业均是如此。因此,如果想要在高端车市场取得成功,诸如比亚迪、蔚来汽车和极氪汽车这样的中国车企仍需要在树立品牌形象以及成为欧洲高端车消费者的身份象征方面花很大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