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北京治堵限购政策结论往往迥异。对于当事厂商而言,该政策的出台违背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甚至将殃及整个中国汽车市场;环保及社会人士对该政策的出台高举双手以示赞成;法律界人士则对该政策是否侵犯公民财产权展开激辩,其中不乏鞭挞之意。
而在中国汽车业界多数业内人士眼中,北京出台的这一治堵限购政策凸显出的制度弊端以及其所具备的示范效应,对未来中国汽车社会的构建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通过盖世汽车网最新一期围绕“从北京限购看未来中国汽车社会”这一话题展开的业界调查(第110期,调查时间为2010年12月28日至2011年1月3日),总结分析2212位业内人士的投票结果,我们基本可以了解到业界对北京治堵限购政策所持立场以及未来中国汽车社会轮廓的大概设想。
在应对城市拥堵过程中,北京此次实施的治堵限购政策在业界看来并非是非常合适的对策。在评价该政策的意见中,只有18%的人士明确表示在现实环境下出台该政策确有必要。与之相对应的则是22%的担忧者认为如此行政干预手段无助解决根本问题,交通拥堵现象仍将持续并趋向更糟糕。同时,另有16%的人士则认为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同时运用更可取。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在调查1中获得最高投票率的选项直指现阶段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布局漏洞--36%的人士对此呼吁应提高政府城市规划能力和建设速度。而“采用经济手段提高用车成本”这一抑制措施,响应者却寥寥无几,投票比例仅占到8%。
对于机动车保有量逼近500万辆并被冠以“首堵”之称的北京而言,治堵俨然已迫在眉睫。然而疯涨的新车销售市场要想通过经济手段间接性地使之放缓,需要周期较长,因此通过行政命令的直接干预更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对于遭受过北京交通拥堵之苦的人士而言,在交通、环境、能源等多重因素的驱动下,北京出台如此严厉的治堵限购政策实则更多的是迫于无奈。
然而,业界更多地认为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制度上的缺陷是造成北京今日拥堵不堪的两大“罪魁”,因此很难通过行政手段得到彻底解决当下的拥堵痼疾。
据有关资料记载,在上世纪80年代,北京实施“打通两厢、缓解中央”战略,兴建二环至六环城市快速路,试图以“摊大饼”的城市化格局来缓解中心城区的交通拥堵压力,但收效甚微。在随后的城市规划方案中,卫星城概念出炉,决策者欲以形成“分散集团式”的布局寄望改变北京单中心的城市结构,依旧未能起到明显的实际效用。而就业功能过度集中于市中心,住宅区向郊区发展的趋势无法遏制,使得上下班高峰期城市道路交通严重超负荷运转,再加上政府在交通管理方面的不善,埋下拥堵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