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 关注微博
贵宾专享
决策系统
网站指导
网站指导
K线走势
K线走势
在线工具
在线工具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金融 » 正文

量化宽松重塑美元霸权 人民币升值弊端关注不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分享到:
   发布日期:2011-01-18
核心提示:  截至2010年底,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已经高达2.8万亿美元。在过去五年里,中国的外汇储备以平均每年4000亿美元的速度递增。鉴...
  截至2010年底,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已经高达2.8万亿美元。在过去五年里,中国的外汇储备以平均每年4000亿美元的速度递增。鉴于天量外汇储备所带来的一系列宏观经济问题,各方面为减缓外汇储备积累速度积极出谋划策。
  从这些谋划的总体思路看,无非分两大类:让人民币汇率升值或鼓励资本流出限制资本流入。通过人民币升值,可以鼓励进口并抑制出口,从而帮助减少由经常账户顺差而产生的外汇储备积累。通过鼓励资本流出限制流入,可以帮助减少由资本账户顺差而产生的外汇储备的积累。
  人民币汇率只能遵循渐进升值策略似乎已成为一个“既定方针”。同时,中国对资本流入的管制似乎已经相当严格,当前的政策讨论重点则集中在如何鼓励资本流出上。
  从纯粹的“经济人”角度,外汇储备的快速增加,是每个“经济人”都想把手中的美元尽早尽快地卖给中国的央行而换回人民币的结果,因为他们预期人民币会持续升值。至于“经济人”手中的美元通过何种渠道来的,其实并不重要。企业和个人只愿意出口而没兴趣进口,和投资者只愿意把资金带入中国而不愿带出中国,没有本质区别,目的都是把美元换成人民币。在这个意义上,区分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活动,恐怕统计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汇率升值未必可以帮助减少经常账户顺差,如果升值不能改变反而强化升值预期,企业和个人就不会改变其行为策略,即尽量通过多出口少进口来获得更多美元换成人民币的机会。同理,鼓励资本流出,也未必能有效减少资本账户顺差,如果知道日后能更容易把资金带出中国,“经济人”首先会更肆无忌惮地把资金带入中国。通过前者,当前有利可图;通过后者,日后获利退出。
  中国外汇储备大幅增加,是由无数“经济人”组成的市场做的一个集体决定:把他们手中的美元尽早尽快地卖给中国央行。换个说法,如果中国外汇储备大幅增加是市场机制运作的结果,我们又如何可能通过市场化手段来减少外汇储备的积累呢?
  在未来12个月中,人民币的一年期存款利率肯定可以升到3%以上,市场对人民币兑美元在未来12个月的升值预期也至少有5%。那么,对于一个“经济人”在考虑持有美元还是人民币问题上,成本和收益对比一目了然:如果以美元为会计单位,持有人民币的无风险收益将至少是8%!笔者相信,在当前的市场状况下,全球没有哪个投资者敢拍胸脯担保至少8%的回报率。
  在这一问题上,事态将更可能会向“经济人”判断的方向发展。因此,只要人民币升值没有达到均衡的水平从而使升值预期仍然强烈,任何试图通过市场化手段鼓励私人资本流出的努力结果,都将会令人失望。
  在“经济人”眼里,经济学家们在关于“开放资本账户还是让汇率更富于弹性”这个孰先孰后的改革顺序问题上辩论,已经完全失去了实际意义。
  1月16日,由中金所主办、华泰证券与民生银行协办、华泰长城期货承办的“2011年宏观经济暨股指期货投资报告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在会上表示,美国正通过以量化宽松覆盖全世界的方式来重塑美元霸权,欧元危机的渐近式演化符合各国利益,亚洲方面高增长、高出口、高储蓄、高投资的四高问题仍在,国内舆论对人民币升值的弊端关注不足。在谈到2011年的投资机会时,谭亚玲认为可以把握黄金的战略性逢低介入机会。
  美国以“量化宽松覆盖全世界”来重塑美元霸权
  谭雅玲谈到,1999年欧元出台时讨论货币体制格局是三足鼎立,而现在已无三足鼎立说法,依然是美元一枝独霸;2008年金融危机美国是受害者还是受益者值得商榷,可以看到的是美元霸权在危机后的量化宽松中得以回归。
  当前美国两轮量化宽松过后,全世界都觉得是风险,而美国仍敢这样做是否没有意识到其中的政策风险?谭雅玲表示如果这样想可就太低估美国了。美国之所以敢实行量化宽松,是因为美元的货币资质与货币地位与其他币种截然不同,它60%的发行量在全世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要覆盖所有市场。全世界的财富在增加,美国正是以美元的高覆盖率来实现对世界财富按照美国的意愿来重新分配。
  谭雅玲认为2011年国内货币政策调控面临的形势将更为复杂。一方面是调控思维乱了,已经难以分辨经济运行规律的正常与反常。例如2010年通胀来了就加息,这是用正常的通货膨胀预警来对应超常的货币投放量,这种对应是极不对称的;还有人认为加息是因为“负利率使得老百姓存款没有回报了”,但事实上造成高储蓄的根本原因是市场上缺少有回报的投资品种。另一方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的差异分化将更为明显,如中国面临通胀,美国、欧洲、日本所处的局面是通缩,而中国利率水平又普遍高于这三者,使得货币政策调控难上加难。

特别提示:本信息仅供您参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橡胶信息贸易网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站内短信(0)     站内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