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 关注微博
贵宾专享
决策系统
网站指导
网站指导
K线走势
K线走势
在线工具
在线工具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知识 » 外贸知识 » 正文

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引发的思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分享到:
   发布日期:2011-01-19
核心提示:   两个转变的关系和主体  从1996年开始以及整个“九五”期间乃至2010年,我国外经贸工作的中心是要按照中央的战略部署...

  两个转变的关系和主体

  从1996年开始以及整个“九五”期间乃至2010年,我国外经贸工作的中心是要按照中央的战略部署,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粗放型经济增长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增长。

  在世纪之交适时提出“两个转变”,是保证我国顺利迈向21世纪富有远见的战略措施。

  具体来讲,所谓外经贸体制转变就是要加强政府对外经贸的宏观管理,弱化微观管理;理顺各方面经济关系,建立适应国际经济通行规则的外经贸经营,健全外经贸中介组织体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转换外经贸企业经营机制;改革进出口管理体制、投资体制;加强外汇管理、 海关 监管等,以与国际市场妥善接轨。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则要求外经贸企业要改变以往主要依靠数量和速度转为主要依靠质量和效益,改变外贸产业结构和进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档次、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走实业化、集团化、国际化规模经营和内涵、集约型增长之路。

  总之,两个转变是互相促进的,但对于两个转变的主体,目前还有不同看法。譬如认为,转变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应主要是政府行为。但在两个转变中,政府行为和企业行为应是互相融合的。政府改革体制,保障增长方式的转变,但这种改革和保障要在企业身上体现出来,不能将二者人为的割裂开来。如果一定要区分主次的话,第一个转变主要是政府行为,即通过政府体制和职能的转变,把企业推向市场,使企业加快成为市场主体。在第二个转变中,政府是间接主体,企业是直接主体。政府创造优良的外经贸发展环境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起重要的推动作用,如规范外贸秩序,防止低价竞销;提倡规模经营,使企业加强竞争实力;制定政策措施,促使外贸结构升级;出口市场结构要多元,以防日益增长的区域集团化和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出口市场单调的不利影响;外贸产业结构要调整,增强规模经济的实力和高技术产业出口比重,以适应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出口商品结构要优化,使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成为外贸出口增长的主力军。但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最终还是体现在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上。所以,在第二个转变中,政府行为是间接的,企业才是直接主体,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后经济效益增长的终极体现。对每一个外贸企业职工来说,减少浪费,加强节约,多出口高质量、低成本的商品,就是为高效益的集约型经济增长作出了贡献。

  出口粗放型增长阶段性

  长期以来,我国外贸发展走的是外延型粗放经营之路,出口商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近几年来,这种情况有所改观,出口商品已以加工制成品为主,但这些制成品中高档次、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出口商品还不多。因此,我们必须历史地看待外贸增长从粗放到集约的转变。以前的粗放型外贸增长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粗放的高速增长为国家创造和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外汇储备,对整个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地发展起了强大的推动作用,为提前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为我们今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了物质基础。

  现在我们经常谈的增长方式,实际上是外贸增长的动力问题,即采用何种方式推动外贸增长。采用粗放型增长方式虽然推动了外贸出口绝对额增大,但这种增长效益不高,必然会带来一些严重的不良后果:一、国家不可能长久地大量投入资源和资金,外贸出口难以保持后劲;二、这种表面上外贸出口的巨大发展,实际上却掩盖了出口商品结构、产业结构、劳动生产率、资金利税率、科技贡献率、管理效益诸方面发展的减缓甚至滑坡;三、在投入产出比率低、经济效益低情况下的高速度增长是一种浪费,将破坏可持续性发展;四、这样一种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是把成本低比率转化为产值,不能有效地创造经济剩余。而集约型出口增长主要不是依靠资源、资金的过高投入,而是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科技贡献率和管理效益,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来实现的。这种增长,才有利于提高经济质量、提高我国外贸的整体竞争能力,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正确认识“两个转变”

  当前,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对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质量和效益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仍然采取粗放型增长,对外贸出口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将非常不利。但尽管如此,粗放型增长在一定范围和一定地区内仍将存在,这是由我国外贸某些行业的特殊性和我国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至于企业是采取集约式经营还是粗放式经营,还要由经营效益来决定,由企业自己来选择。总之,应该看到,无论粗放型还是集约型,都是外贸增长的方式,二者有区别,但也有联系,甚至同时存在。从“九五”开始以后的外贸增长,主要应依靠生产要素的合理构成和效率提高,但也不能完全放弃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从外贸发展的历史来看,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完全采取粗放型,也不可能完全采取集约型。只不过有时是以粗放型为主,有时又以集约型为主。目前应从粗放型为主转变为集约型为主;从外延型为主转为内涵型为主。对于这种转变,我们要有紧迫感,加快转变的步伐,但由于从粗放型为主转为集约型为主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所以又应从我国外贸发展的实际出发,逐步推进这种转变。

  规模与效益

  从“八五”期间来看,我国外贸出口额的增长速度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二者之比大约为1.75:1。 由于现在外贸基数已比较大,“九五”期间外贸出口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之比在1.5:1或更高些应视为正常。到2000年,我国出口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量的比重,将由目前的2.3%提高到4%左右。也就是说,我国外贸出口绝对额不会减少,出口规模会继续增大。从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走内涵型发展道路的要求来看,我们要的是有效益的规模,即扩大的规模与成本的投入是否成正比,也就是要正确处理好规模与效益的关系。

  出口规模与经济效益是对立的统一。规模以效益为基础,没有效益的规模不能持久。有了效益,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就强。同时,效益好,资金足,可以优先得到出口货源,就有利于扩大出口规模。而效益又同一定的出口规模相联系,首先,扩大出口规模有利于降低出口成本,特别是出口商品成本构成中的不变成本部分(如折旧费、管理费用等),这部分成本不受出口数量的影响,销售金额越大,摊到每个单位的成本就越低。其次,扩大出口规模有利于进行综合运筹,大规模的出口各种商品,经营品种多,回旋余地大,为占领国际市场,只要算总帐不亏损,这样的规模就应保持和扩大。总之,必须保持适度规模,没有一定的规模和适当的增速,外贸出口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不成比例,不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巩固、占领、开拓国际市场,同时也会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假如只有规模,效益不高,出口商品结构低度化,质量上不去,竞争力不强,势必出口后劲不足,从长远来看,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更加不利。

  确定适度的出口增长规模要考虑到以下几方面因素:第一,要能带动结构优化和技术进步,而不是在原有结构和技术基础上的简单数量扩张;第二,能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获取较好的经济效益;第三,能实现出口的长期、稳定增长,避免以牺牲长远发展为代价的短期行为。在当前外贸出口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要增强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外贸企业的发展应主要靠质量和价值(效益)。出口量的增长应与出口额同步扩大,二者相对成正比。质量上去了,就能卖好价,效益也就凸显了。如果一味依靠数量扩张,尽管规模在增长,但质量却下降、价格下跌,这种质不高的量、缺少效益的规模越大,对我损失反而越严重。因此,各级外贸主管部门和外贸出口企业的领导务必对高质量的出口和有效益的规模予以清醒的认知,并将此作为整个“九五”乃至2010年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重要大事抓紧抓好。仅仅要数量和速度的粗放型外贸增长只属于过去,只要广大外贸工作者共同努力,既有规模、又有质量和效益的集约型出口增长就一定能实现。

  经济增长的着眼点

  现在,各级各类外贸企业都面临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问题,企业应根据自身条件,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可以与外贸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结合起来,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企业改革是在微观层次上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经济要素最佳组合,优化资产存量配置,通过提高有机构成的使用效益来实现总量增长,而不是生产要素的外延扩张。企业改组是在宏观层次上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即优化生产要素在外贸企业间的配置,形成规模经营,优化产业结构。企业改造是在企业改革、改组的基础上,大幅度地提高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加大技术改造的投入、科技成果的开发应用和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这是广大外贸企业实现集约型增长的关键。

  第二,变粗放式管理为粗细化管理,使外贸产品质优价廉。外贸企业的产品应以品种、质量、成本取胜,而 出口退税 率一降再降,与以前相比,现在出口成本增大。为此,无论大型还是中小型外贸企业都必须改变粗放式管理,转向内部精细化管理,通过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核算和定量分析,降低不必要的成本,保证产品质量的优越和稳定,形成质优价廉的优势,长期、稳定地占有国际市场,创造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

  第三,产品名牌化,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外贸企业要提高自己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附加值,把新的经济增长点放在创造新的技术、新的价值,从而创出自己的独立名牌和知识产权上。特别是外贸骨干企业,一定要有自己的名牌产品,创出名牌后要及时商标注册。一旦用高质量创出了名牌,并用名商标来促进质量稳步提高,拥有了自己的知识产权,企业有了一笔无形财富,经济效益就能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

  第四,外贸企业要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实行规模经营。扩大经营规模和范围的方法:可以兼并、收购;可以联合、参股;可以强强联合,可以强弱联合;可以贸贸结合,也可以贸、工、农、技、银结合,将多种优势结合为整体优势。大型外贸企业不仅仅是只有开拓国际市场的销售能力,而且要有研制和生产能力,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大企业集团。中小型外贸企业要把集约化经营建立在稳固的机制和有特色的竞争力基础之上。这样,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有可靠的机制和组织上的保证。

  第五,以资本经营代替商品经营。外贸企业是通过有效益的出口获利和创汇,因此,企业的资金投入应当有最好的产出。外贸企业要善于利用自己的或自己筹集的资金,使资本在经济活动中增值,这就意味着企业不能盲目出口商口,要对资本的投入进行科学的分析,用风险意识审视资金投入。外贸企业要改变以往单纯的商品经营,明确资本经营责任,建立资本经营机制,从挖掘资金、费用和市场潜力入手,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使资金投入建立在效益增长的基础之上。


 


特别提示:本信息仅供您参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橡胶信息贸易网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站内短信(0)     站内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