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贸“十年磨一剑”。1995-2004年10年间,中国商品贸易总量增长了8739.4亿美元(这一规模超出2004年英国的贸易总额),仅次于美国9898亿美元的增长规模,远高于德国6450亿美元和法国3245亿美元的增量。由1000亿美元增长到1万亿美元,美国用了20年,德国用了26年,而中国仅用了16年!在外贸发展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却面临着外贸依存度高涨、贸易条件恶化、贸易环境严峻等因素的困扰。这些影响因素将直接关系到外贸发展的中长期增长率。
外贸超常规增长能否持续
2004年,中国外贸依存度已高达70%,根据笔者测算,按照外贸年增长率按20%、GDP按8%计算,2008年,我国外贸依存度将达到107%,如果以10%的增长率(1980-2004年25年间,我国有10个年份外贸增长超过20%,17个年份超过10%)进行计算,2010年中国外贸依存度达到80%强。如此高的外贸依存度对于我国的外贸增长来说无疑会构成新的考验。
一份资料表明,从1998年到2003年,中国出口与进口商品的相对价格下降了14.2%,2000-2003年造成的负面收入效应在相当于当年GDP1-1.2%的损失。对全球113个国家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中国贸易条件出现了大幅恶化,净贸易条件指数从1995年的100降低到78。
贸易摩擦问题日益严重。1995年至2004年底,WTO成员方 反倾销 共立案2646起,其中涉及中国产品的调查411起,远远超过其他国家。2004年,16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 反倾销 、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保调查57起,涉案金额共12.6亿美元,为全球之最,几乎涉及所有我国具备出口竞争力的产品类别。除了发达国家一贯对我国实施 反倾销 措施以外,发展中国家也纷纷加入这一行列。印度对中国反倾销立案达76例,是所有国家中,对其他国家提起反倾销诉讼最多的国家。阿根廷对华反倾销立案40例,土耳其为34例,两国加在一起,超过美国57例和欧盟52例。
进口资本品来源地发生转向。 国际贸易 地位的迅速提升,使得外贸的技术溢出效应问题凸现。国外大量的实证分析表明:任何贸易政策,如果使一个发展中国家机械设备的进口从高知识储备转向低知识储备的国家,就会损害经济增长。1995~2002年间,日本一直是中国资本品最大的进口来源国。1995年时所占比重为28.87%,2002年降低到22.68%。1995年时,欧盟12国占我国资本品进口的比例为29.06%,2002年降低到17.25%。在亚洲,1995年,东盟五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所占比重为3.47%,2002年上升到11.14%。韩国的表现较为突出,1995时仅占4.2%,2002年提高到8.85%,仅次于日本和美国,位列第3位。在美洲,美国的比重十分稳定,一直为12%左右,位列第2位。如果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