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 关注微博
贵宾专享
决策系统
网站指导
网站指导
K线走势
K线走势
在线工具
在线工具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金融 » 正文

全球物价上涨的主要影响及中国策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分享到:
   发布日期:2011-02-18
核心提示:  物价上涨的根源是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和失衡的经济结构,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是应对物价上涨的基础和根...
  物价上涨的根源是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和失衡的经济结构,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是应对物价上涨的基础和根本出路,要重启汇率改革,增强汇率弹性,控制输入性通胀风险。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经济增长比较稳定,通货膨胀率也控制在较低水平。但是,几乎没有能够完全摆脱通货膨胀压力的国家,即使是美国也曾出现两次高位。温和的物价上涨对经济增长是有利的,要防止出现物价大起大落。
  物价上涨造成的主要影响及发展趋势
  物价上涨无疑能够增加政府税收,但是对居民,尤其以食品价格为主带动价格上涨的发展中国家居民而言,由于恩格尔系数高达50%以上,物价上涨对生活造成较大负面影响。虽然收缩流动性会对经济增长和就业产生不利影响,而且会让他国套利,使本国经济蒙受损失,但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经济体,除了长期措施外,短期内控制物价上涨主要是实行紧缩政策,可以采取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加息等货币政策。其中,加息和汇率改革是较为通常的政策选择。
  加息是收缩流动性的一种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随着经济不断复苏,一些发展中国家开始实施退出战略。以色列是第一个宣布加息的国家,随后澳大利亚、挪威等国陆续加息。中国人民银行专家预测,欧洲中央银行2011年上半年加息可能性较小,下半年较大。中国人民银行2011年2月8日宣布,自2月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受汇率形成机制和汇率弹性约束,一些国家采取加息政策应对物价上涨,会遭受较为严重的外资赚取利差的损失。因此,继续汇率市场化改革,增强汇率弹性,成为一些国家以应对通胀压力为契机力求实现的政策目标。2010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按照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同时,重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2010年10月,俄罗斯进行汇率制度和汇率政策重大改革,涉及篮子货币、政府对外汇市场干预和取消极限区间。
  世界银行2011年1月12日发布的《2011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11年世界经济实际增长率为3.3%。世行警告称,虽然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已宣布摆脱金融危机,但欧元区的金融状况将对经济增长构成威胁。
  一些新兴市场国家通货膨胀压力仍然居高不下,日本通缩压力不减。韩国央行预测,韩国2011年上半年和下半年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将分别达到3.7%和3.3%,韩国面临的通胀压力进一步加剧。对此,韩国政府明确指出,稳定物价将是韩国2011年上半年经济政策的重点。日本2010年第三季度经济增长3.9%,IMF预测全年为2.8%。2010年11月,日本核心消费物价指数为-0.5%,连续21个月下降。日本央行预测,通缩可能持续到2012年初。
  应对物价上涨的中国策略思考
  近两年,为了提振经济,世界各国出台了各种经济刺激政策,流动性普遍过剩。中国国内货币信贷也增长较快。虽然今年货币政策转为稳健,但是市场总体流动性仍会比较宽松。与此同时,随着“十二五”时期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国际化和社会化释放巨大的消费需求和市场空间,国内土地、劳动等生产要素成本还可能继续上升,主要农产品供求紧平衡状态短期不会改变;国际市场部分农产品供给趋紧,原油、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仍将高位震荡,输入性通胀压力进一步增大,这些都会助推物价上涨。而且,推升住房价格上涨的因素仍然较多。前一阶段出台的政策措施对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部分城市中小户型、中低价位的商品住房及其建设用地有效供给不足,刚性需求旺盛,投机投资需求较大,房地产市场秩序还需规范,住房价格上涨动力仍然较强。因此,政府应借鉴国际经验,以间接调控为主,直接调控为辅,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与此同时,也应密切关注“中等收入陷阱”和贫富差距拉大等矛盾和隐忧。
  第一,世界经济再平衡。
  从外部环境看,一些国家投机者从逆差和顺差中寻找投机的热钱和伴随的资产价格泡沫,形成了很多国家输入型通胀压力的重要助推力。世界经济再平衡的主要阻力,一个是内部不平衡,表现为投资和消费失衡,也可以说是投资和储蓄失衡;另一个是外部不平衡,表现为国际收支失衡,实质上是国际贸易和投资不平衡,根源是国际分工。内外部失衡的根源是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要实现再平衡,从外部看,必须改革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和重塑国际分工秩序。从内部看,必须平衡投资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
  第二,继续汇率改革。
  开放经济背景下,物价上涨压力不仅来自国内,还来自国外。重启汇率改革能够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实现经济长期再平衡,缓解通货膨胀压力。汇率改革会增强汇率弹性,被动吸收外汇的规模会相对较小,从而抑制货币供应过快增长造成的通胀膨胀。中金公司研究认为,过去10年的经验显示人民币升值可以帮助控制今年的输入性通胀风险。假设2011年大宗商品价格上升有10%、20%和30%三种可能,根据历史数据判断,以上三种情况对CPI拉升力度分别为0.4%、0.8%和1.2%,为了完全抵消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对CPI的影响,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需要升值4%、8%和12%。总体来讲,如果汇率升值速度适当加快,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对CPI的影响是比较温和的。如果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大幅上涨,人民币升值幅度受到其他限制而不能过快,货币政策紧缩的力度有可能加大。如果人民币加速升值应对输入性通胀风险,对今年经济增长9.3%的判断并不一定会受到影响。因为如果大宗商品价格上升主要反映其他经济的需求旺盛,外部需求强劲会抵消升值可能对出口的影响。按照世行的估算,近一年来人民币累积升值已接近10%。
  第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
  物价上涨的根源是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和失衡的经济结构,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是应对物价上涨的基础和根本出路,为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继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改变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的经济发展方式,增加消费带动经济发展的比重,其中,增加民生领域投入是扩大消费的基础。今后,仍然需要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的投入。
  教育方面,要继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的力度,力争早日实现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4%的目标,并提高财政教育资金使用效率。同时,也应放开教育市场,更多地引入社会资金。医疗卫生方面,要继续加大民生财政投入力度,同时降低准入门槛。
  另外,需要平衡农业生产结构。解决农产品供应紧平衡和稳定农产品供应问题依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2010年食品价格高企的重要原因是部分粮食供应不足,以及部分食品价格受制于国际价格。因此,“十二五”期间以及更长一个时期,国家应持续加大对“三农”、水利的投入,提高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率,加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力度,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导致的异常气候常态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要考虑“走出去”租买土地发展粮食生产。
  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失衡问题需要缓解。按照中国目前的自然人口净出生率,需要从农村转移六七亿人口到城市,才能实现人口和产业社会的合理转型。中国的城市化处于前中期,而工业化居中后期,两者脱节严重。目前,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工业产出占GDP的60%,而城市化率为44.6%,如果不算1.5亿左右的农民工,实际城市化率只有33%左右。目前迫切需要转变这种在世界人口和产业社会转型史上难得一见的最大经济结构失衡。

特别提示:本信息仅供您参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橡胶信息贸易网
 
关键词: 物价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站内短信(0)     站内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