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晚,央行发布2011年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称,第一季度,中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9.6万亿元,同比增长9.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0%。经济增长和就业形势较好,稳定物价和管好通胀预期是下阶段工作关键。
而对于货币工具,报告再次强调了此前央行行长周小川的观点,称准备金工具并不存在绝对上限。
货币信贷情况回归常态
报告显示,2011年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75.8万亿元,同比增长16.6%,增速比上年末低3.1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9%,增速比上年末低2.0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2.24万亿元,同比少增3524亿元。第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加4.19万亿元,直接融资占比显著上升。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稳步上升,3月份非金融性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91%,比年初上升0.72个百分点。3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5564元,比上年末升值1%。
物价上涨压力大
报告显示,居民消费价格、生产价格、进口价格都继续增长。分析称,这主要是受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持续宽松和世界经济逐渐复苏的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全球通胀预期明显上升,国内输入型通胀压力进一步加大。同时受国内投资需求拉动和能源、资源、劳动力、土地等成本上升多种因素推动。
第一季度,进出口总额8003亿美元,同比增长29.5%。其中出口3996亿美元,同比增长26.5%;进口4007亿美元,同比增长32.6%。贸易逆差10.2亿美元,为2005年以来首次出现季度逆差。
再次强调存准率无绝对上限
报告称,准备金工具针对由外汇流入等导致的偏多流动性,其运用力度和调整空间取决于多个可变条件,因此并不存在绝对上限。要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工具,合理安排政策工具组合、期限结构和操作力度,加强流动性管理。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对此的解释是,这不是一个新的表示,表明央行的立场是不愿意放弃任何一个调控工具。
此前,央行行长在博鳌曾经做过 “存准率不存在绝对上限”的表述,第二天央行即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而对于利率工具,央行报告称,根据形势发展要求,继续运用利率等价格调控手段,调节资金需求和投资储蓄行为,管理通胀预期。
报告称,继续培育货币市场基准利率,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鲁政委表示,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在中国的运用已经有一段时间,怎样更大地加强它的准确性和公信力是接下来需要做的工作,比如现在运用较多的是3个月的贷款定价,但是怎样确定3个月以上的定价等工作都是以后可以加强的方面。
报告还表示,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增强汇率弹性。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的汇率弹性确实有加强的必要,而前期推出的汇率期权,则可视为人民币未来扩大对美元波动的一个前期性的举措。